“真可以开了吗?别最后还像上个月那样又实现不了。
影城复工通知的往复,工作人员小郑已经有些“习惯”了。起初他也会内心激动,哪怕没有实现,还是会对下个月充满期待,“现在听到影城复工的消息,就像听到‘狼来了’的故事一样。”
终于,这回是真的。
7月16日电影行业从业者们的朋友圈炸了。小郑的第一反应就是,回去!
电影院吹响集结号
“我第一反应是赶紧从售楼中心辞职。”
在电影院关闭的178天里,小郑的不少同事都离开了原本的岗位。在留岗待命的人当中,大多都靠自己的“第二职业”在生活。
“很多都去饿了么、美团送外卖了,还有的临时去给人当保安。”小郑给自己找了一份售楼中心的工作。但天太热,没什么客户和业绩,一直在培训、跑楼。
“钱没挣到,抓钱舞倒是天天在跳。”小郑每天都在盼望着影城恢复,自己能安安生生回来工作。
像小郑一样17日一大早就去辞职的,还有很多人。
“感觉生活这才开始回到正轨。”杭州东影IMAX店宋店长告诉「电商在线」,在全国电影院关闭期间,影城一直给在职员工发放最低标准的工资补助,“但其他方面的收入,要靠自己。”
整个电影行业,也都在疫情影响下寻找新的机会增长点。
“演电影的明星在家可以开开直播,但是我们这些放电影的人,真的没有饭吃。”小郑告诉记者,从贺岁档新片纷纷撤档开始,原本备战的项目群就从响个不停,慢慢开始冷清。
2019年的全年票房为642.66亿,仅7天的春节档就占到了58亿元、近10%的票房。可见失去了春节贺岁档的电影行业损失有多惨重。
2020上半年,已经注销的影院企业足足321家,近1.2万家影视类公司倒闭。
一开始对于疫情问题,大家都非常重视,关门停业都在情理之中。“有点坐不住,但工资还是照发的。”小郑回忆,差不多在2月份中旬,影城通知降薪。“三月份左右吧,听说有一些规模小一点,或者私人的店,裁员了。”
基层服务人员是被裁员的主要目标。
关于复工的动静,也不是第一次传出来。
阿里影业的瑶朶记得,之前每个月都有这样的消息。甚至头几个月,还会有影城根据消息,迅速做好了消杀工作。“这次复工消息真正在官网上能查得到,不光唤回了影城的工作人员,也让我们第一时间做好了准备。”
复工通知无异于电影行业新一轮的集结号。
随之活跃起来的,还有不少市场:电影院座椅清洗服务、出售电影院二手座椅、影厅专业消毒、口罩测温枪批发,等等消息接踵而来。
影院老板曹斌,专门把自己的的朋友圈签名改成了:影城招工,提供住宿。
率先迈进电影院的人
复工消息确认后,网友们奔走相告。20日还没迎来,微博话题先上了热搜。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说:“饭都更香了。”
大家开始期待,各个影院里,率先迈进影厅的人。
“其实我是去影院拍摄第一天的复工画面的。”上午10:00,五环短视频的实习编导陈发有,成为了杭州亲橙里峨影1958第一个走进影院的人。带着拍摄任务,意外获得了影院给第一位观众准备的终身会员奖品。
当天钱江晚报的记者,也早早来到了影院蹲守,并拍到了这个画面。
当天午夜零点还有一分钟,杭州奥斯卡影城的9号厅里,也聚集着前来见证行业复工时刻的媒体人。
根据《每日人物》的报道,当晚的9号厅放映,是复工后的全国首场。“龙标”(电影公映许可证)出现了三次,为的是能让台下媒体人的闪光灯,能够捕捉到荧幕上的“龙标”镜头。
它标志着一部影片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行业的重启。
媒体的集体关注,并不意味着电影行业迎来传统意义上的高光时刻,但的确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在率先买入电影院的人中,除了媒体记者,也有不少真正的影迷。
“影院关门178天,我没有看电影的日子也有足足178天。”郑大新闻学的学生苗苗告诉「电商在线」,在疫情之前,自己是电影院的常客。虽然专业需要,放假期间也会用自己的设备进行拉片学习,“但没有一部是完整看下去的。”
“电影是一种仪式。这种仪式必定要在幽闭的剧场里,才能够完成。”这是她分享给记者,安德列在《电影是什么》中的话。
于很多人而言,电影院都承载着他们的仪式感。
哪怕复工后上映的片子,大多不是新片,影院复工票房,还是在周一工作日的上午11时1分59秒,正式突破100万。
截至发稿前,灯塔专业版显示《第一次离别》实时票房40.47万,排片占比达到20.2%,位列第一。而上线重映的《误杀》实时票房135.71万,拍片占比达到了18.2%位居第二。
“这些观众是真心在支持影院的恢复,不少是请假过来看,就是为了表达支持。”东影IMAX的店长宋涛告诉记者,很多影院都给第一名到场的观众,准备了后半年的观影礼包。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