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巴克和阿里巴巴一起搞了个大新闻。
星巴克“啡快”(Starbucks Now)服务同步上线支付宝、淘宝、口碑和高德。你手机上先点,5分钟后到店去取,免去了等候的时间。
喝咖啡的人,知道这个变化有多震撼。咖啡体验再升级,你可以用不同的APP随时随地点单,满足线上、线下、到家、到店以及出行过程中各种需求。
一时间,群里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猜测,星巴克和阿里这个大动作,背后是何用意?
2020年,火热的中国咖啡战事硝烟不停。当更多形态的咖啡外卖,以及更多餐饮品牌加码咖啡投入,甚至跨界零售业态也开始涉足咖啡,有人担心“星巴克的用户会不会因此流失”。
事实证明,没人能教这个连锁咖啡巨头做事。没发声,有可能是在憋大招。
“数字化创新”,是这两年被星巴克高管提及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如今当“啡快”正式上线支付宝、淘宝等应用的时候,它又跑到了咖啡新零售的最前线。
让咖啡来找人
上午9点05分,@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官宣了啡快升级的信息,随即@支付宝官方微博进行了转发。
“啡快”的特色,是在线点、到店取。同外卖一起实现了咖啡场景的联通。
举个例子,用支付宝或高德地图搜索“星巴克”,然后点击“啡快”,选择附近门店下单。中间等候的过程,男生可以撸一盘游戏,妹纸可以补个妆,几分钟后到店取就行了。
有10年咖龄的小哲告诉我,“外卖到家和在线点单到店取,像是一种互补,不分孰轻孰重,关键是满足喝咖啡的需求,节省了时间。”
在家,可以叫个外卖送上门;在CBD上班,手机上一滑,然后掐着点“到店取”。咖啡的需求实现了闭环,你可以在星巴克自己的APP上,在支付宝、手淘、口碑、高德上,顺手打开哪个平台都可以下单,消费场景从传统的“人找咖啡、人等咖啡”变成了“咖啡找人、咖啡等人”。
几名咖啡爱好者告诉「电商在线」,价格依然是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体验。而对于价格不太敏感的人,体验才最为宝贵。“原先只能在一个APP上点,现在可以多端使用,每人每天打开频次以及留存的时间增加,一心血来潮,说不定就直接下单了。”
吆喝声中,我试着在支付宝下了一单,观察制作的效率。早上11点接近饭点,下单后从公司走到门店不过5分钟,咖啡就做好了。充满创意的取单环节,也是当天“啡快”体验的彩蛋。
互联网和咖啡的融合,让从前“慢”的生意,成了一门效率和服务并存的“快”需求。
不再是一门慢生意
2020年是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1年。
在这个没有咖啡消费习惯的国家,它开了4300家店,平均每年开店数超200家,连续多年的财报会议上,中国市场都是CEO要拿出来反复提的亮点。
在很多一二线城市,星巴克开得比麦当劳还多,门店比它还多的餐饮连锁大概只有肯德基和沙县小吃了。
生意好到什么程度,你要买咖啡,先要排队。象征生意兴隆的同时,也在降低用户体验。
“长长的队伍和等待被蓄满的空杯子似乎暗示着我们不够努力,或者努力与产出之间严重脱节。”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在其自传《一路向前》中写道。
变化出现在近几年。新玩家的出现点燃了咖啡市场,他们用互联网咖啡模式,投入真金白银,扩大了咖啡消费市场,让咖啡不再是一门慢生意。
唯快不破的打法,也让咖啡王者打了个激灵。但市场无需过于担心,这个资深玩家在开店、产品创新、供应链等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打法。
据2020年Q2财报显示,截至3月28日,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4351家。这意味着,从2017年底至今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星巴克的平均开店速度从每年新开150家提高到了每年新开700家。开店上的提速最为明显,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仍宣称至少要在中国新开500家门店。
在星巴克,有一个创新工场叫做Tryer Center,是研究新品爆款,发挥创新点子的,然后内部以小规模、跨职能的团队快速推进项目。去年全球首家焙烤食品门店星巴克臻选咖啡·焙烤坊在上海落地后,今年4月份,星巴克又推出一份含人造肉产品的午餐菜单,不遗余力推进着产品的创新。
供应链上,星巴克选用了云南种植的咖啡豆,并宣布打造一座集咖啡烘焙与智能化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咖啡创新产业园,中国或将成为全球咖啡烘焙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