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业务门类加持下,在日本及中国大陆,伊藤忠完全可以充当全家便利店的供应商。
当然,伊藤忠对中国大陆市场全家便利店的改进,需要得到顶新的支持。
后起之秀登台,全家“疾速备战”
事实上,伊藤忠全资拥有日本全家,势必进一步增加其在中国大陆全家的股份,与顶新集团的品牌授权纠纷或可得到圆满的解决。而这之后,全家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挑战了。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名单,从门店数量来看,中国大陆的外资便利店中,全家排名第一,为2801家,排名第二的罗森为2629家,7-11为2147家。全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国内便利店普遍不盈利,目前也只有全家、罗森实现了盈利,其中,全家在2008年实现店铺盈利,2012年实现总部盈利;罗森则是在2019年才实现盈利,而7-11至今仍未实现持续稳定的盈利。
为什么便利店行业如此艰难?资金是便利店最大的“命脉”,除了股东资金断裂倒闭外,便利店品牌经营层面也承担着较大资金压力。根据毕马威联合CCFA发布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便利店运营成本高企,2018年便利店年平均费用60%支出为职工薪酬,34%为房租,近95%的成本为硬性支出,两项合计年平均支出为238万元。
中国便利店运营成本高企
数量和盈利上的表现是全家便利店的优势,但其劣势也很明显。
CCFA数据显示,2019年,全家便利店实现销售额100.3亿元,同比增长5.7%,门店数量2801,同比增长8.9%。这一数据相比罗森和7-11则略显不足。
2019年,罗森实现销售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39%,门店数量2629,同比增长33.2%。7-11实现销售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26.4%,门店数量2147,同比增长18.9%。
很明显,罗森和7-11正在奋力追击,而全家则进入缓慢增长状态。照此趋势,全家的门店数量将很快被两者超越,销售收入的超越也指日可待。
未来两年将是中国便利店市场的黄金期。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国内便利店行业处于发展红利期。根据发达市场经验,便利店业态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步入快速扩张期,而国内人均GDP在2018年达到9780美元,部分发达城市便利店业态已迅速铺开。在经济、政策、资本的驱动下,国内便利店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便利店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真正的黄金期应该在2021~2022年。
那么,伊藤忠买下日本全家、顶新集团顺利续约之后,全家是不是可以极速前进了呢?
不,还有中国本土便利店的挑战。
近几年,国内便利店行业涌入百亿资本,新兴便利店的出现吸引了阿里、腾讯、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君联资本、IDG资本等巨头入场。
烧钱到最后虽然大多数便利店落得一地鸡毛,但也有黑马冲将出来。这匹黑马就是便利蜂。
诞生三年多,便利蜂已在全国的20个城市开出了超1500家门店,并一举改写“北京是便利店的荒漠”这句话。
今年5月,便利蜂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并称北京地区超500家门店在2019年已实现盈利,预计将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门店营运层面的季度盈利。
外资便利店几十年没做到的事,便利蜂三年就做到了。为什么?
“数据化运营”是便利蜂实现快速扩张并盈利的不二法门。在此基础上,便利蜂的未来被一众巨头看好。截至今年5月,便利蜂已累计募集资金达1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全球顶级PE、国家主权基金、国际一流大学基金以及超大型互联网公司。
便利蜂的存在即是对以全家为代表的外资便利店的警醒:以外资便利店为标准的时代终将过去,未来中国便利店市场领先优势和行业标准将掌握在本土企业手中。
此外,还有一家规模远超外资便利店之和的本土便利店——发迹于东莞的美宜佳。
今年5月,美宜佳宣布其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2019年其销售收入达到226.2亿元,一年净利润6亿左右,是本土便利店行业的标杆企业。
这些都将是全家便利店未来突破中国大陆市场发展瓶颈将要面对的劲敌。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本土便利店品牌在资本、技术等助力之下提高单店运营水平及供应链能力,再依靠其发源于本土市场的灵活性,未来大概率将会切分外资便利店的目标市场,乃至存量蛋糕。
届时,一场后起之秀对于行业标杆的挑战赛将随机开打。
来源:晨哨网 晨哨并购 王浚柯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