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直营,能撑多久?
便利店的生意想要赚大钱,势必涉及到规模换增长的区域扩张。
但便利店的扩张并不容易,全家、罗森等便利店,进入中国市场超过15年,各自门店数也仅有2500余家。
然而截至2019年9月25日,便利蜂宣布全国门店数已突破1000家。当时,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表示,按照内部规划,原本3年内开店1000家的目标已提前完成,便利蜂已将未来3年的门店目标数上调至1万家。
野心不小。更为反常的是,便利蜂一直坚持直营店模式,这是难以想象的。在一般的商业逻辑里,加盟制与开店速度是相辅相成的,但便利蜂不仅不开放加盟,还多次公开回应“虚假加盟广告”,提醒公众勿信加盟骗局。
对于坚持直营的做法,业内人士有不同看法。
Annie认为,便利蜂直营或许是出于无奈,现在便利蜂还有大量店面不盈利,即使开放加盟,也不一定能吸引到客户。现在市面上的外资加盟店,通常都是在盈利和运营稳定之后,才开放加盟。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早期的快速发展中,坚持直营是为了打磨经营能力和验证经营模式,自营可以保证强管控,以及经营标准的执行。“便利蜂的数据化运营模式,也需要足够多的直营店经营数据进行验证,从自营再到加盟输出是比较可靠的路径。”爱分析高级分析师黄勇称。
有业内人士称,直营跟加盟的区别在于,对上游的议价能力以及自有供应链的效率要求更高,“直营便利店国内真的没几个人敢做。”或许,正是由于便利蜂的直营模式,加强了它的“数字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运营难以跨区域标准化、管理成本过高、经验难以复制等行业难题。
但无论怎样,直营模式将给公司管理成本、盈利能力带来更大考验,背后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撑,即使便利蜂此前已有几轮大规模的融资,快速扩张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平均用12个月收回一家店的开办成本,已经是很不错的商业模式了,但如果在未来三年里,每年平均扩张3000家店,势必面临资金压力。“这个时候无论店面的运营多好,都会出现负现金流模型。不开放加盟,资金流转会出现较大问题。”杨歌称。
对于便利店来说,加盟、融资、店面快速盈利一般是资金的三大来源,但这三点都有非常大的难度。
同时他认为,如果资金链跟不上,又要快速扩张,相当于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时候会出现更多隐患。
加盟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法,但是会使得店面运营的标准化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它到底是选择放慢速度增加培训,确保加盟的专业性,还是选择快速加盟,有漏洞再说,也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杨歌称。
如果走后面这条路,上一个这样选择的是瑞幸。
高速发展下的隐忧
便利店是近三年来中国销售额增速最快的零售业态之一,其年均销售增幅达到约20%,年均门店增幅接近10%。
其未来发展仍有巨大的想象空间。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称,一方面,相较日本等发达国家,不论是单店覆盖人口数、单店坪效,还是销售额占社零总额比例,中国的便利店行业仍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中国连锁便利店目前仍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一二线城市,其他地域及城市的率先布局,将会带来更多的市场增量。
一路走来,无论是商业环境还是便利蜂自己讲的故事,都看似畅通无阻,但这家明星公司依旧要面临不少难题。
便利蜂自己的适应性需要扩大。便利蜂现在的店面,主要集中在写字楼和商圈,服务于白领用户,目前只少量开设了社区店。它如何以统一的标准在更大的市场里扩张,它能否真正成为服务于社区的便利店,和7-11、甚至是中大型商超直接竞争,还有待考察。
同时,在杨歌看来,便利蜂现在还只能选择一二线城市,即相对来讲信息化程度高、顾客平均素质高的地方。便利蜂自主结账的方式,在拓展的过程中可能没有那么理想化,服务员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监督和引导。
“一线城市中,便利店行业较为发达的上海、深圳、广州较难渗透。便利蜂数据较为理想的大本营是北京,因为地处北方,天然便利店环境较差,所以好拓展,其在南方的门店尚未形成规模,还需要时间沉淀。”前京东新通路战略负责人孟奇称。
对此,便利蜂方面回应燃财经称,便利蜂已在全国10个省、直辖市开设了门店,今年会在这些省市持续开店。
一二线城市布局完之后,是否能在低线城市里保持标准化,并控制成本,也是个问题。有业内人士向燃财经分析,拓展一个新城市,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问题,上海的便利店业态很健全,已形成品牌效应,上游供应链做了十多年已经足够成熟,便利蜂想要与之抗衡还有些难度。这跟永辉进入一个省份,先在那片区域建大仓和供应商是差不多的道理。
来源:燃财经 苏琦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