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江西有家便利在南昌找到了一家生鲜供应商,除了供货采购外还有包装、理货服务,不仅可以送货至门店,也可以一件代直达消费者,且能够为有家便利贡献20%的毛利率。这使得有家便利在疫情期间通过生鲜服务提振销售,减轻经营压力。但有家便利总经理张磊同时表示,这样的供应商非常难找。
拓店力度普遍加大
+餐饮、+生鲜成疫后尝试点
当疫情进入后半段,便利店在发展规划上也出现两个方向。邻几便利、见福便利、天福便利等企业大多将加速拓店作为重点工作。但也有企业经营者表示,部分资本方因为疫情而变得相对谨慎,使得一些依靠融资扩店的企业可能会放慢速度。
壹度便利董事长绳惠展表示,他认为便利店发展应该遵循盈利原则,即先做单店盈利,再做区域盈利,最后谋求全面盈利。“这样才能保障健康的现金流,即便出问题也是新店,老店不会受影响。所以我们始终保持80%以上的单店盈利比例,留出10%-20%的新店预亏比。简单说就是有钱多开店、没钱少开店。”
而现阶段就是绳惠展认为资金链充足、且时机成熟的开店机会点。他们从疫情至今,平均保持一个月开出30家新店的拓展速度,整体门店数达到500多家。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小餐饮、服装个体户在疫情期间损失惨重,不得不关店止损。而空缺出来的物业方也急于转租止损,因此会为便利店拓展团队给出性价比较高的价格。
这些优质铺位不仅降低了便利店的选址难度,还提升其开店效率。比如说,针对一些普通铺位,便利店拓展团队通常需要观察一定时间,达成各项指标后才选择开店。但上述优质铺位则可以迅速开出。“一般区域内的优质点位我们都长期关注,时刻盯着,它一空出来就会立即出手。而疫情期间这种频率大幅提高。”一位便利店拓展负责人举例称。
与此同时,不少个体经营者看到了连锁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在疫情期间显示出的刚需性及抗风险性,开始思考转行加盟。天福便利董事长欧阳华金即表示,其二、三月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新开门店数也有往前同期的70%左右,而4月份开店数则创出新高,可见加盟者热情。
鉴于上述情况,便利店品牌一面在疫情后发力区域扩张,提升点位密度,唯恐慢上一拍错失机会。一面也希望抓住疫情产生的消费增长,从品类优化等方面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便利店+生鲜”,这是不少便利店在疫情期间应对客流下滑的重要举措,但对于是否留存则看法不一。
比如说乐豆家创始人杨翔表示他们始终认为应该坚守便利店本业,因此只会在个别门店通过预包装水果等品类进行测试,短期内不会大范围推广。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大部分便利店经营者的态度,即认为企业不应该过分夸大生鲜对营收的贡献度,同时忽视生鲜经营难度。但是,也有个别便利店企业在疫情期间看到了社区生鲜的价值,表示将在近期推出独立社区生鲜品牌,可谓差异不小。
而有家便利、壹度便利、见福便利等企业则希望将生鲜和便利店通过社区团购的形式融合,拓展“店仓一体”。相比较单纯的社区团购来说,便利店企业有门店及供应链基础,且可以通过营收分成的形式将店长发展为拼团团长,增强其稳定性与社交属性。
尤其是随着社区拼团第一波热潮淡去,团长扣点、商品折扣大多开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使得一些便利店经营者评估后认为即便是按照往常模式操作,也能从亏损转为打平,至于如何盈利,还需要从规模上突破。
此外,不少便利店品牌注意到,疫情不只催化了个体餐饮户关店,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安全卫生意识。比如说在早餐场景中,以前消费者可能不介意在街边摊购买,但疫情后则会转向连锁化便利店门店。
这使得不少便利店高管表示将在热食方面进行突破。例如有家便利希望在南昌拌粉、武汉热干面等区域性美食上突破,弥补日式鲜食短板。而壹度便利则与餐饮品牌合作,在门店中开发即热即食的商品,达到仅增加一名员工但创造餐饮销售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疫情也是一块便利店“试金石”。依赖资本输血,基本功不扎实的企业遭遇重创,乃至撤店离场。但占据头部位置,以商品、门店、供应链稳扎稳打的企业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 第三只眼看零售 张思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