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规定,开菜场要保证附近的民生,只要我们在平衡点上没有亏损,持平就可以了。毕竟商户也很困难, 我们会对他们减免一些费用。”姜涛说。据悉,全有邻里中心计划从今年7月份开始的半年内,每月将租金的5%~10%返给商户。
与之类似,永年菜场将摊位费由年付变成了半年付。陈肖俊告诉零售君,毕竟智慧菜场的环境和设施比传统菜场改善了不少,摊位费也得适当调整,但还是会控制在商贩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智慧菜市场何去何从?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O2O模式的生鲜电商正在逐渐崛起,市场占有比例每年都在提升。2019年,生鲜电商零售总额突破5万亿元。
尽管生鲜电商的渗透规模在不断提升,但从市场比例来看,2018年,我国生鲜零售市场总额约4.95万亿元,其中只有不到5%的销售额在线上达成。大部分市场份额仍掌握在传统菜市场和商超手里。
在中国,菜市场的历史远比商超久远,更有趣的是,1995~2000年间,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外资超商巨头先后进入中国。正是在这个时期,上海菜市场也拉开了改革大幕。
1999年,露天的“马路菜场”成为首批整顿对象。市政府统一将小摊贩从脏乱差的路边搬到室内。
2006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对入室的菜场进行标准化改建和管理。
2016年,政府提出了智慧化的改造方向,上海多区出台扶持政策。其中,黄浦区为菜场改革提供75%的经济补贴,菜场运营商只需要出四分之一的改造成本,以鼓励菜市场进一步转型。
2017年,上海市商务委制定了《2017年上海市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指南》,从统一结算、电子标签、追溯完备、基地对接、价格稳定等10个方面提出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的要求。据悉,目前上海示范性的智慧农贸市场改造工作基本已经过半。
然而,对菜场的智慧化功能,大部分居民的接受程度较低。在菜场采购食材的顾客对零售君表示,相比于“二维码供应链追溯”“扫码付款”“电子屏显示商家信息”等新功能,新菜场敞亮的环境和便宜的菜价更具有吸引力。
零售君发现,开业三年的全有邻里中心,大部分商户的电子屏幕都处于关闭状态,有些商户甚至在电子屏幕上粘贴了A4纸,展示店里商品的售价。
此外,虽然商户都开通了支付二维码,但菜场中来来往往的顾客普遍还是用现金付款——显然,中老年消费群体更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管理科副科长葛宏彬表示:“菜市场的改造和升级需要多方面考虑,一个是市场的需求,一个是根据周边老百姓的需求。不能轻易地把菜市场变得非常高大上,居民的接受能力不高,智慧化的新功能需要逐步附加上去。”
不可否认的是,智慧菜场当前的主要消费群体(中老年消费者)对“智慧”的需求并不高。
而从目前一些相对成功的菜市场改造案例中,不难看出,将艺术与文化元素巧妙应用于菜场空间设计与布局,打造智慧菜市场的“网红”特质,确实在短期内吸引了一批年轻消费者。
然而,要维持菜市场独特的烟火气、人情味和丰富的生态,还得看长期运营,包括温暖的秩序规则、多样化业务模式、安全新鲜的食品、实惠合理的价格、灵活的供应链……
著名历史学家、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曾经说过:没有市场就没有城市。这样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到处可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班牙巴塞罗那着手改建了市内近6成的农贸市场,包括25个传统菜市场。各大市场内不只有品类丰富的新鲜食材外,还搭入了海鲜沙拉、刺身、果汁、糖果、小吃等熟食摊位。
其中2013年建立的跳蚤市场(Encants Vells)还接入了高性价比的家具片区。热情四溢的摊主将自己的特色产品面带笑意地呈现在Ins上,种草了一批消费者。
鹿特丹市的社区菜市场(De Markthal)被一个巨大的玻璃画墙笼罩起来,商户可以在购物同时抬头欣赏艺术画作。“网红”外观、食品、零售和美食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此一游。
中国台北的新富町菜市场依靠引入展览和讲座吸引年轻顾客的目光,也为几步之遥的多家菜市场带去了生意。在这块小片区中的100多家流动摊主可以从中借力。
线下菜市场独有的场景和空间,带来了更多生活和艺术气息,消费者能够摸到实体的蔬菜水果,和热情的商户交流、与附近未曾谋面的邻里攀谈、享受讨价还价带来的快感。
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些真切的感受,或许比一个懒觉、一场《王者荣耀》更珍贵、更重要。
智慧菜场的转型正在路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给人们带来惊喜……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唐素姣)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小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