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咖啡市场发展很快,但量级相较西方国家仍远远不及。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8年,大陆地区的咖啡人均饮用杯数仅为4.7杯/年,和美国的261.5杯/年相去甚远。
巨大的市场空间让咖啡成为了资本追捧的对象。据统计,2015年-2017年中国咖啡创投市场热度持续增加,瑞幸成立的2018年,更是呈现高增长态势。
低基数下的习惯养成和资本推动相辅相成。2013年以来,我国咖啡行业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同比增速,远远超过全球2%的平均水平。在这种特殊状态下,资本的预期被过度拔高。
国内咖啡市场面对着的,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大环境。据统计,美国65%的咖啡是在早餐等清晨消费场景中完成的。而中国人包子油条的饮食习惯让这部分场景很难复制。
更为尴尬的是,我国咖啡行业长期呈现长尾供给的状况。
虽然头部咖啡品牌的品牌知名度高、触达人群广、咖啡销量大,但在整体数量来看,仍然只占较小比重。
占比更大的,是尾部中一大批“小品牌”和“小门店”,它们的服务形式包括非连锁咖啡馆、餐饮店里的咖啡消费、饮品店里的咖啡消费、便利店咖啡等,711甚至是中石化的便利店,都在新上咖啡产品。
原本就是慢生意的咖啡,数量有限的新消费者又被更多的小门店、新进入者抢夺走,瑞幸好不容易教育了市场,却被更多的商家“截了胡”。
在被巨大空间诱惑而来的资本看来,“长尾”是等待被互联网、品牌和资本收割的韭菜。但事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尾声
瑞幸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其共有2400家店,中报就到了2900家店,三季报则是3600家店,2019年其整年预期共4500家店,这种店铺增速在全球都很难找到对标。
8千亿规模的白酒行业已经跑出了万亿市值的茅台、5千亿市值的五粮液等等,从这个视角而言,咖啡行业在中国必将出现一家超级公司。
资本市场对瑞幸咖啡的预期,就是成为这样一家公司,从横空出世到登陆纳斯达,瑞幸仅花了18个月。如今,这样的期待伴随着财务作假的坐实而落空了。
但至少,瑞幸还是中国人喝咖啡的第二选择。
(来源:亿欧网 杨良)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