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点二:成本投入较高,小微餐企不堪重负
很多餐饮老板只看到了流量高就盲目跟从,但其实直播视频等形式也需要很高的宣传成本,可能要花费小微餐企很大一部分支出,而还没有半成品研发的餐厅更是无法带货,转化率很低。
如果是这种情况之下,餐厅就要在这种新的直播形式面前,冷静思考,否则流量下降以后,你的付出和回报无法成正比,甚至徒劳无功。
疫情间:食盒、菜盒半成品一夜走红成爆款
疫情后:抢占居家餐饮10亿市场,但餐饮食品化道阻且长
现象:海底捞等名餐企开卖半成品,次日送达销售火爆
疫情之下,大多数餐厅堂食关闭,只能做外卖,这也让很多餐饮商家开辟出新路子,开始卖外卖半成品。
海底捞线上上新16款方便菜肴,都是新鲜现做的半成品,24小时内送达,顾客只需简单翻炒3-5分钟就可以吃,保质期4天;
眉州东坡在超市里新开4店,卖以四川特色和招牌菜为主的半成品;
大董、陶陶居、大龙燚、小龙坎等品牌都在美团上线“美味到家”服务,开卖半成品,要么是自家招牌菜,要么是在家难做的硬菜,半小时可送达。
疫情让很多餐饮老板看到居家餐饮尚未被挖掘的广阔市场,这也让餐饮食品化的进程被按下了播放键。
疫情后,餐饮销售半成品是新的机会吗?
1、机遇:居家餐饮市场预估将达10亿,半成品市场规模壮大
此次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惊讶的是好多90后00后的家庭有锅了,这也让简单易烹制的半成品受到关注。
“这也是疫情之下孕育的一个绝佳机会,疫情之前可能购买这样的速冻或者熟食半成品的只有10万人,但是疫情之下,这部分群体可能变成了100万人,而疫情之后,至少会留存的远远高于10万人,甚至50万人会继续购买,市场被教育,比之前不关注的时候一定是多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夸父炸串的袁泽陆说。
2、壁垒:兼顾美味和效率,市场进入门槛高
半成品瞄准的是居家餐饮这个规模巨大的市场,抓住了人们想吃的新鲜、吃的美味,还要吃的方便的心里。
但是新鲜背后其实需要餐饮商家极其强大的中央厨房和供应链体系,而方便的背后对配送也有着极为高标准的要求。
所以餐饮企业想要去挖掘这个新市场,要有一定的实力才可以,比如要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要有自己的中央厨房等,只有综合实力够强才能有把握住这片蓝海的机会。
疫情间:餐饮严控出品流程,外卖包装一严再严
疫情后:食安包材严苛不会松,筛选洗牌取缔不良商贩
现象:食安标准严格,无接触式配送,餐厅“安心卡”
“菜品制作人:罗X,体温36.5℃;装餐员:蔡XX,体温36.5℃;骑手:张X,体温36.6℃”,这是蛙来哒上邦店一份外卖餐品包装袋上的“外卖安心卡”,上面标注着当天从制作到配送过程中,接触过餐品的人员名字及体温。
疫情下,不仅各大平台推出无接触配送,餐厅也用安心卡等方式,保障每餐外卖安全。比如严格把控选材、摘洗、切配、蒸煮、分装等每一道工序,包括员工的体温检测,消毒力度,以及对骑手、餐箱、配送车辆、站点等消毒措施全面升级。
疫情后:餐饮外卖包材还会这么严格吗?
很多人都盼着疫情结束之后,这种繁琐的模式可以解除,但其实疫情之后,很多严苛流程和外卖包材的标准只会更严,不会放松。
1、餐厅要保证外卖包装的完好,不被中途打开
以前很多小店、苍蝇馆子的外卖包装都是一次性的,有翘边儿封不严的,有易破损,易漏汤的,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疫情之后,无论是顾客还是食品安全等部门,对外卖包材的安全性要求会更加严苛。餐厅要保证外卖包装的完好,及中途不会被打开才行。比如大龙燚疫情所采用的氮气包装保鲜食材,很多餐厅用的塑封膜都将在未来普及。
2、快餐、小吃等品类包材会更加精致、安全。
对于很多快餐、小吃品类的外卖包装,疫情之前,大家并不是很重视,廉价纸袋,不塑封隔离细菌。
疫情之后,这些品类也会慢慢被倒逼完善食材包装,以保证食品安全。
职业餐饮网总结:
米丘林曾说,“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瞎碰”。
虽然我们餐饮人不想争做创造家,但是疫情之下,有许多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
疫情总会过去,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是冷静思考,思考到底什么适合我们,什么需要我们断舍离。
(来源:职业餐饮网 作者:旖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