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京沪等地外送部分门店陆续营业
自1月26日停业至今20天后,海底捞终于能够陆续复工了。2月15日,海底捞通过官方微信对外公布,北京部分门店2月15日恢复营业;上海部分门店2月16日恢复营业;西安、深圳、南京部分门店则在2月17日营业,而其他城市门店也将陆续恢复营业。
公布陆续开始营业的同时,海底捞还同时公布,将全面升级“安心送”和“无接触配送”服务。
据了解,曾在1月26日,海底捞称受疫情影响,中国内地所有门店1月26日起至1月31日暂停营业。随即在休市近一周后,海底捞再发通告延长暂停营业时间,后续营业时间将视疫情发展及国家规定另行通知。至2月15日,海底捞门店已停业20天。
据悉,海底捞自宣布停业开始,其就成立了防控疫情总指挥部,集团管理层负责防疫各个方面的应对组指挥。同时,在全国设立24个区域城市指挥部,负责门店和员工以及关联企业的防疫防护,此外,海底捞也积极招募了国内外的防疫专家,搭建起由10多位第三方专家顾问组成的团队优化防控措施等应对疫情。
突如其来新冠疫情之下,餐饮行业遭遇滑铁卢。
根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聚集型强社交场景的品类“躺枪”,例如火锅、香锅烤鱼、地方菜等正餐品类。相比个体店,餐饮连锁店受冲击更大,主要因为连锁店旗下商户多、波及范围广、房租和人力成本等固定成本压力大、中后台更重。调查显示,72.5%的连锁店表示损失非常大。九成餐饮商户资金短缺,其中,26.8%的餐饮商户表示资金已经周转不开;37.0%的餐饮商户表示资金极度紧缺,只能维持1-2个月。22.9%的餐饮商户表示资金比较紧缺,能维持3-4个月。
虽然受疫情影响,以海底捞为首的餐饮行业势必要受到一波严重的打击,但对于未来,投资机构还是持看好的态度。
对此,中信建投证券发布报告称,预计海底捞门店长期稳定后合理估值约40倍,近两年仍享受一定估值溢价,约支撑60-65倍估值,当前位置股价具有底部韧性,维持其“买入”评级。
截至2月14日收盘,海底捞股价为32.6港元,下跌0.31%。
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或数倍于非典时期
“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相比去年春节损失达到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2月12日晚,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关于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报告。
春节是餐饮业的传统旺季。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期间,即约7242亿元。报告指出,经历过17年前“非典”的餐饮企业都表示,此次疫情对餐饮行业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数倍于“非典”时期。
据报告,疫情期间,93%的餐饮企业都选择关闭门店。其中,有73%的企业关闭了旗下所有门店;8%的企业关闭旗下八成以上的门店;也有7%的企业关闭了不到一半的门店;仅有7%的餐饮企业由于是团膳或者是单店,所有门店继续进行维持性经营。
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餐饮企业此前表示,由于防控疫情、配合商场要求等因素,多数门店已歇业,仍在营业的门店中,客流与营业额骤减,外卖业务难以填补亏空;餐饮行业固定成本人力、店租两大支出占据五成以上,若疫情持续发展,企业的现金流能维持三个月运转,已是最好的情况。
受疫情影响,自1月21日起,很多餐厅都陆续接到顾客取消年夜饭预订的电话。中国烹饪协会判断,2020年春节期间年夜饭的退订量达到94%左右。
报告认为,当前餐饮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为负担重损失大、外卖业务难以为继、现金流紧张、融资贷款较难四方面。
成本费用方面,人工成本是主要支出,占近六成。受访餐饮企业1月总成本平均每家为632万元,其中储备物资过期损失94万元,房租157万元,人工成本367万元,疫情防治物资采购成本14万元。
2020年第一季度,预计平均每家餐饮企业总成本为1810万元,其中储备物资过期损失215万元,房租483万元,人工成本1059万元,疫情防治物资采购成本53万元。
报告指出,餐饮企业春节期间一般会准备平常3到5倍的备货量,因此要承担提前储备的食材过期的损失。主打现做现卖、食材新鲜的餐饮企业损失更为惨重;而以成品半成品为主的中西式快餐、小吃类餐饮企业,其部分库存由于包装保质期时间较长,库存损失相对较小。为了稳定员工,保证营业门店正常经营,很多餐饮企业还给员工发双薪和每日出勤补贴等。就算是关闭歇业的门店,也会负担员工的食宿等费用。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