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你观察到目前哪些企业受影响会比较大?对疫情过后的消费市场有什么判断?
何:越大的企业越难受,小微企业员工少、后勤部门人员少,压力稍微小一点。越是连锁企业,风险越大。有的企业甚至是产销一体的,有工厂,销售停工、工厂也停工,肯定压力极大。
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影响更大。拿餐饮企业举例,成本结构里,原材料占35%左右,租金占10%左右,人工费用占到20%-30%左右,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日常费用。日常的现金流可能也就够支撑它断档情况下两三个月的支出,春节期间本来是营业高峰期,所以压力比较大,必需首先想办法自救。
现在看,疫情如果能及时控制住,受影响的就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应该是线下零售企业尽力挽回现金流的时机,要提前做准备。
消费需求因为疫情受到压制,过后一般会有一个释放的过程。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都有一段时间的消费爆发,可能人们经历过这种生死、恐慌的情绪之后,要买点东西安慰一下自己。
Q5:经过这样一个危机,CEO该如何重新编排今年的节奏和重点?
何:首先,不要轻易改变自己原来的战略计划。战略规划是经过长时间市场沉淀还有管理人员摸爬滚打研究出来的。遇到疫情打乱了阵脚,这时候匆忙改变方向、改变战略的决定,应该都不会做得很好。
有些线下零售企业为了应对危机,着急开发线上的销售,去建微信群、做社群营销。我们也有同事去看了一下,体验并不好。我说这个事我们做不了,因为现在做线上销售的这些平台,都是大资金、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做了很多年,慢慢累积起来的,他们给到消费者的体验,他们对供应链和物流的把控,不是我们线下企业着急就能够做得了的。
我们的强项就是线下的体验感、空间感、互动感。不能因为线下的业务受挫,就匆忙调转方向转型线上。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做大决定。企业是要做长久的,相比十年、二十年的稳健经营,疫情的影响始终还是短暂的。
在疫情期间尽量少做大的决定。因为这个时候恐慌情绪,阵脚乱了,去做大决定往往都是错的。
Q6:经过这样一次震荡,对线下企业的老板来说,应该更坚定什么?
何:还是要坚定地做数字化升级。
数字化升级不是放弃线下做线上。2018年、2019年已经慢慢验证了,线上不可能把线下打死,只能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不是以前说的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而且这两年线下明显在回升,只不过疫情好像又影响到了。
很多人看到说,线下业态在疫情面前线下不堪一击,实际上疫情不是长期存在的,人总是要到线下去生活、去体验的。加强线下原来的体验感、场景感、空间感,同时,做好数字化。如果自己没有能力,那就跟国内外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去合作。
Q7:除了这些迫在眉睫的应对举措,还有哪些潜在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何:首先从消费者的变化来看。现在的消费者与“非典”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非典”的时候只有官方媒体,几乎没有自媒体,信息都是官媒发出来的。这次除了官方媒体,还有大量的自媒体,谣言满天飞,各种恐慌情绪,消费者心态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慢慢恢复,即便疫情结束,消费者不一定马上就会到线下去体验、去购物。
而且,人被隔离的时间长了,他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原来喜欢在线下消费的,现在突然发现线上也不错,一部分消费就转移到线上去了,比例可能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可能有的人之前不注意生活方式,将来可能更讲究健康生活了。
面对疫情期间这种恐慌情绪,企业能不能继续跟你原来的那些消费者保持沟通和互动就变得很重要。我们要求客服人员、销售人员、营销人员都要跟原来保有的那些客户、会员、粉丝去交流互动。因为一段时间没跟他联系的话,他可能就忘记了,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之后就不来你这里了。那就麻烦了,用户的基数减少了,更不要说新增人群。
企业自己的媒体也要多发一些积极、乐观的信息出去,包括一些权威的信息要多去发布,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从供应链的角度,要力所能及地跟你的上下游、第三方服务公司联手共渡难关,不能只想着自己。要跟他们有沟通,看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和想法,或许可以相互帮忙、互通有无。尤其是疫情过去之后大家集中精力做生意,上下游都有大量变现、增加收入的想法,要想我们是不是能够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像我们做商场的,跟所有的商家都在联系,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和需求,开业之后我们免费提供这样的场地、广告位和活动空间,减少抽成,让他们到我们的线下来,快速销售他们的商品,快速变现。这个也会影响到消费者,消费者在这里买到更新鲜、更便宜的好商品。我们的收入减少了,但能够尽快聚集人气。重新恢复人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第三,要关注员工这块。一些员工可能在这个期间会考虑到未来的职业选择,比如看到实体企业受到这样的影响好像很危险,他就愿意转到线上行业去,可能会造成人才流失。这个时候要跟核心员工保持沟通,让他们对企业、对行业抱有信心。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第四,最终一点,企业家本身。企业家这个时候焦虑是必然的。但是,你一定要让自信战胜焦虑。因为你有信心,才能对未来能够积极乐观,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能够帮助你面对问题。如果企业家是焦虑、回避、妥协的态度和情绪去看待事情,只会更加于事无补,更不能够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我经历过2003年非典,当时在青岛的一家百货公司。我们当时也蛮害怕的,但是扛过去就好了。一定要相信疫情不可能长期存在,肯定会过去。
来源: 微信公众号: 湖畔大学 徐蓁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线下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