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无印良品败在品牌?

  虽然市面上已经流传了众多关于日本消费行业的研究与报导,但我依然认为,针对整个日本消费零售领域的研究分析,是处于一个空白。所以这次就来探讨,最近话题热度最高的日本品牌——无印良品(MUJI),去分析国内看待它的角度,是出现了怎样的误区与错觉。

  01

  市场上歌颂无印良品的文章已经泛滥了。所以我既然写它,便是为了还原无印良品很多不为人知的背后真相。这些结论,来自于我通过跨学科和跨角色演绎后,发掘的真相。废话不多说,先抛出一个结论:无印良品的基因是一家卖货公司,而不是一家品牌公司。

  我之前经常问国内消费行业的大咖如何看无印良品,现在国内有许多人对于无印良品的固有印象,甚至是讨论最多的一个观点,就是认为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设计感十足的公司。就正是因为有如此这般的错误印象,我们接下来逐步梳理无印良品的发展历程,带大家一起来看无印良品这家公司本质的DNA。

  先看公司名,其实无印良品在日本的上市公司主体名称并不叫MUJI,而是叫做【良品計画】,【良品】就是好东西,【計画】在日语里就是设计,规划的意思。对日企熟悉的人肯定知道,这其实很像了日本企业中的新品规划事业部的叫法。其实没错,无印良品的前身就是日本的大型综合商超【西友】的渠道品牌部门。

  为什么西友要做渠道品牌这个事儿?还得回到1979年的日本。1979年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整个国家消费市场严重缩水,消费者开始关注商品价格本身和性价比。同时品类杀手店的崛起,他们依靠长期深度绑定的供应体系,也在价格上进一步冲击了此前常年霸占日本零售业前10的百货和大型综合商超企业。

  在这样的环境下,西友紧跟着老大哥【Daie】的【No Brand】渠道品牌后面,自己在1978年也开始了自有品牌的研发。

  1980年,无印良品开始走向市场,起初只有40个品目(SKU),其中日用生活杂货有9个,食品31个。而且还特别突出了【わけあって安い】的理念,意思就是【便宜的有道理】,针对大众的去品牌溢价需求,把一件商品的本身该具备的基础功能打造到极致,其他的一概不要。

  1980年-1988年期间,西友不断地向【无印良品】输送流量,渠道和营销资源,只要是西友的卖场,必然就会有【无印良品】。理论上来讲,作为一个品牌操盘手,在你的冷启动阶段,如果你的定位是以高打低,是要在内容流量,营销,渠道上花很大功夫的。

  但是,【无印良品】一出生就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

  02

  首先渠道上,西友拉着他的一帮百货和GMS的老大哥各种给无印良品灌输流量和渠道资源,因为它的商品便宜,所以本身就会自带流量,同时西友还花了重金请了一波日本当年的顶级设计师,如【深澤直人】给它站台,提出一个去品牌化的理念,所以使得后面的所有内容故事的塑造都是在想着怎么给品牌做减法,而不是打“Plus+ X”的差异化升级路线。

  1983年,西友为无印良品在东京的青山这个潮流买手店的聚集地,单独打造了一个品牌直营店铺。2年后,自有品牌超额完成了部门的KPI。

  因为日本泡沫经济中,那种过剩消费状态下做减法的理念正好切中了日本人的【禅宗】民族性格,使得当年无印良品突破140亿日元的销售额。这个景象对于当时受困于优衣库,大创,Can do等业态冲击的西友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于是,西友决定为它单独设立【无印良品事业部】。1989年,无印良品独立分拆,并改名【良品计划】,目的是为了未来能够孵化出更多像【无印良品】这样的品牌。

  按理说,从西友的肚子里出来后,还在坚持SPA模式(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走自建渠道的路子,对于此前大幅借力他人流量和渠道的【无印良品】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神奇就神奇在此,分拆后的第二年,日本经济彻底崩盘,无印良品靠着【便宜,性价比】这样天然能引流的品类标签,和堂吉诃德,优衣库一样,在时代的红利中躺着上来了。

  但大家都知道,要想做成渠道品牌,尤其是打性价比这样的理念,一定要具备3种能力。

  1. 满足市场共性需求的强商品研发能力(货得真的好用,耐用);

  2. 向上游下大量订单从而压低成本的能力(能向供应商砍价把生产成本降下来);

  3. 解决因大量进货可能导致的滞销,而必须具备的强营销能力(会卖货)。

  这三个能力缺一不可。

  但当年的无印良品除了第2能力之外,其他都是短板。因为流量和渠道都是西友给的,商品研发的具体方向也是基于西友内部的各品类销售数据,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只会做设计、做货的部门,但现在要自建渠道,这就相当于让已经习惯了供应链的流程化思维的厂长,出来做需要发散性思维才能做好品牌营销一样,于是乎也就有了2001年无印良品的首次亏损。

  当时整个公司上下都是【只要货好,不愁卖不出去】——这样的典型卖货思维,不懂市场、不懂用户、不懂品牌、不懂渠道的天生缺陷,在这一刻差点要了它的命。

  于是此时,松井忠三临危受命,对无印良品进行了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里面涉及到:激活一线门店经营能力,门店位置调整到租金更便宜的地方开店等,但在我看来这些改革也只是帮助无印良品建立好了标准的SPA模式,或者说向已经把SPA模式玩转得很6的优衣库更近一步。但依然没有摆脱其根本:卖货者思维。

  虽然无印良品始终在宣传自己是一个品牌,但他好像还并不明白做品牌和卖货的区别。或者说松井忠三有意为了把无印良品的股价做上去,而选择把利润增长放在第一位。在上一篇【从日本消费的人货场重构规律,看中国新品牌如何从0到1】中,我清楚地提出过卖货和做品牌的区别。

  因此我认为一家品牌公司真正的成功,是需要先占领mind share后占领market share。但无印良品在中国很明显把顺序搞反了。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无印良品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