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从选品到支付全部自营的“美团买菜”App和小程序上线;3月,饿了么联手叮咚买菜,要将买菜业务推进至全国500城;4月下旬,苏宁小店App平台上线苏宁菜场功能模块,同月盒马App也上线“平价菜场”频道。
随着城市里菜市场外迁和拆除,和迅速成长的新零售生鲜行业,互联网卖菜的风又刮到这里。
三源里菜市场就是北京地区接入饿了么平台的几大菜市场之一,市场的三个入口每天都有外卖员蹲点。一位外卖小哥告诉我,他每天到晚上7点菜市场关门前都只盯这里的单。市场里的商家有稳定的客户源,订单数量有保证,最多一天能有十几单。
81号主营调料、配料的商铺老板Kavein告诉PingWest品玩,除了来自巨头外卖平台的订单,他自己还给一家名为“JSS锦食送”的App供货。这家垂直外卖平台主要面对外籍客群,主打中高端外卖送餐和购物需求。
以上APP中,怎能没有微信的身影?三源里菜市场的老客户们也常用微信直接从商户那儿下单,然后借助闪送收货。
“除了固定发货的餐厅大客户,常来的中国或者外国的客人都成了朋友。他们把想买的东西微信发给我,就算我们家不卖的东西也能在市场里代买。”市场里一家卖菜大哥一边以最快的速度给刚下的订单备货,一边掏出手机给了我他的微信二维码,说买菜微信叫他就行。
一个难以复刻的菜市场
“百度一搜三源里菜市场,能有2700万张照片。门口10个人6个人都在举着拍照,我寻思这门头怎么就这么好看。”芬儿姐感慨道。
自带流量绝对是市场天生的福气,三源里在媒体的大量曝光下流量积累越来越大,不过很可能已接近一个峰值。它在国内拥有可以“买遍世界”的美名,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货品全、小而美的菜市场。
由于属于国企,摊位租金比一般早市便宜,一年下来也就几万块钱,不少零售商户时不时向芬儿姐打听,试图在市场谋个摊位,享受一下“天时、地利、人和”。但菜市场100来家商户几乎没有过变动,品类够全,客户群和渠道也发展的够稳定,想分一杯羹很难。
114号商铺老板王文巧在菜市场卖菜20多年,她觉得三源里从一个破破烂烂的菜市场发展成现在的样子,除了被大使馆和饭店包围的地理环境,外国客户带来的机遇以及几十年积累的高粘性客户源,也少不了各家零售商的用心。
“你看有的摊子把水果摆的漂亮,包装的精美。我不在意这些,就放在塑料袋里,但我保证我的货最新鲜、价格最划算。有的卖调料的就是到处找货,我们市场基本你想买什么都能找到。”王文巧向PingWest品玩分析,“北京很难再复制第二个三源里。”
其实这说到底,三源里菜市场绝大程度上一直在做零售业最本质的事,就是商品和服务本身。技术是让它更便捷的手段,要说模式的话还有点远。
某商户向PingWest品玩回忆,大概5月份左右,有人想趁着电商的热度给三源里菜市场做个线上市集,结果没多久就黄了,平台的二维码现在还挂在市场里没摘掉。
当时她就觉得这事不靠谱:“说最简单的,这么多卖菜商户,你拿谁家的货合适?而且我记得当时说这个平台是头天下单,第二天送货。现在都闪送了,谁买隔夜的啊?”
在互联网时代火了的三源里菜市场,谁都想在风口看准时机薅一把羊毛,但不能尽往一头羊上薅。
菜市场火了,尽管琐事多、任务多,但芬儿姐和市场里的人终究还是开心的,毕竟提起三源里几个字,菜市场界没有人不夸一句牛的。
隔壁菜市场的工作人员总问芬儿姐,你们家菜市场怎么就那么火,全世界都在夸你们,芬儿姐总是一脸苦笑地回答说不知道。
不过她总觉得还是要做点什么,比如上网专搜差评,严查门口商家的摊位有没有超过戒线,督促商户的安全卫生情况等等。
她还觉得,半年多没更新的三源里菜市场官网真的还是要找两个人好好打造一下才是。
芬儿姐说,“网红”菜市场三源里之后的命运或许跟其他菜市场真没什么两样,未来它会变成什么样,亦或是消失了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至于三源里的流量效应能持续多久,芬儿姐和市场里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大部分人只是觉得,你搞你的,我卖我的,卖菜就该有卖菜的样子。
(来源: PingWest品玩 Cactus)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