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是核心,以产品撬动品牌杠杆,撬动口碑,引发人们心目中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真正的品牌资产。
某个维度上来看(还有别的划分方式):品牌影响力=产品力 X传播力 X品牌力
产品力是通过产品来建立与人的关系,通过产品来服务人,从而形成真正的链接。
传播力可以理解为话题度,内容性等的综合体现。
品牌力包含了多重维度的人们对品牌的认知,理解,好感,内涵。
注意了,开始划重点:
当我们讨论到品牌的时候,很多人的思路是混乱的。品牌是分类型的。
分为消费者品牌和渠道品牌,还有以渠道为核心的伪消费品品牌。
苹果,Rimowa是典型的消费者品牌。沃尔玛,丝芙兰是典型的渠道品牌。所有超市入口处的低认知的牌子,电商上以促销为主的牌子都是以渠道为核心的伪消费品品牌。
好的消费者品牌自带流量。但好的渠道品牌也占据流量入口。但各自都要付出各自的巨大成本,并且形成的路径是完全不同的。
在和Neo交流的过程中,他说:“在品牌的生意里,其实营销这个词本身是不精准的。因为品牌最核心的是内容,包括品牌最核心的是强化自身,而不是竞争,竞争只是战术层面。对于渠道来说,市场是固定的,所以它的竞争是一个战略问题。
但对于品牌来说,其实竞争都只是战术,强化自己是最关键的。这里面包括内容还有传播同样是打广告,但你会发现 NIKE 、苹果、奢侈品,打的广告是不会直接跟销售挂钩的,甚至你看完整段之后,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也不知道他到底卖的是哪款产品。但它希望体现的是一种内容和理念,包括广告本身的精美程度,包括广告本身的画面,当然也包括更深层次体现出来的一些精神上的追求和理念。对于喜茶来说也是一样的。
对于喜茶而言,无论是一个杯子或袋子,还是一篇推文,并不是一种营销方法,也不是一种传播工具,它其实是为了做一种内容的载体。在公众号上我们可以看到图文,在店里可以看到、摸到实体的设计,因为内容是很虚的,需要载体才能呈现出来。而狭义的营销其实讲的是传播,在互联网时代其实你很难把控传播。每一个人的朋友圈,微博都是在传播,品牌根本就控制不了他,所以你只能把产品做好,让消费者自己去传播。”
所以回到喜茶的语境中,我们看到他不停得去做跨界,做好的内容,做有想象力的产品,比如在长沙推出【“臭豆腐”冰激凌】,西安推出肉夹馍,它都是一种增强品牌内核的长期行为,而不仅仅是一种营销行为。

07
产品力和品牌力的门槛到底在哪里呢?
这个话题似乎已经讨论了好多年。但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没有抓住点。因为大家讨论的是结果。是基于倒推的。这就好像 你观察发现有钱人家的孩子都骑马。于是你得出了骑马是成为有钱人的要素的错误结论一样。
这就是今天很多人做品牌和产品的巨大误区。
其实本质是在于【全心投入】,才能摸到你那个特定品类的金线到底在哪里。而这个金线本质是可以叫做一种独特的认知。
这是多么令人失望的结论啊。但是这就是事实。
对于认知上的突破,其实有很多时候妙不可言,你想通了一件事情,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所有东西都豁然开朗,你就会走的更清晰。我们把它分为叫道和术。术的层面,可能外人看起来你做的事情好像还是差不多,但是道的层面已经完全上了一个等级了。
下面必须划重点,这段话我直接转录Neo的,这是我最近听到的关于产品的最棒的一段阐述。
“就好像我们在研发产品的时候,我们突然明白了,口感跟口味其实不一样,口感才是普适性,口味其实是见仁见智,每个人都不一样。
就好像一个麦辣鸡翅,说他咸得刚刚好吗?没有人会这样说。这种就是口味,每个人口味是不一样。
但大家如果喜欢,你会说它外脆里嫩,外脆里嫩就是口感,是普适性的,所以我们在追求口感非常浓厚,非常顺滑,或者说非常淡雅,或者说果肉爆开,这些都是口感,但你说糖度啊这些其实口味你可以开放给消费者,他自己去选。
但在第一阶段,研发的时候都要去做考核。我们希望调得刚刚好,我们总是问给别人给朋友试了,我问他说:你觉得会太甜了,你觉得会不会奶味太重?觉得会不会茶味不够,永远都挑不出一个好的,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所以这也是一个认知。”
以上两段,一个好像非常简单的案例,却是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者,都是那些兜兜转转,众里寻他后的蓦然回首吧。
08
最后一个天问:喜茶到底有没有扩张性?
或者说喜茶这样的产品是不是具有广义上的高度复制性和适用性?
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目前,2019年新增197家门店;目前门店总数:347 个,已进驻城市41个。
截至目前,2019年喜茶GO会员新增14,908,016人;总数已超过2050万。

这里回顾02:
一场服务业和零售业变革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在这场变革中,过去三十多年的行业金科玉律或许会崩塌。在这场变革中,纯西方的运营理念正在被中国市场所迭代。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人独特的消费需求将演化出一个全新的市场。
当用户侧,渠道侧,资本侧,都发生了巨变。
这三者相互作用,会使得各个行业发生跃进式的迭代。
这是什么意思?
第一代地面网络主要输出的是:货(供应链低配版)
第二代地面网络主要输出的是:品牌+货(供应链低配版)
第三代地面网络主要输出的是:品牌+供应链+数据+运营。
我想,这或许便是我们需要重新对【扩张性】这件事进行再一次的理解,那就是未来真正有壁垒的扩张,或许是基于一个高门槛的,同时他得介于【非常可复制】与【完全无法复制】之间,这样才不会随时出现门口的野蛮人,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
除了扩张还有什么?
扩张除了冷冰冰数字性的扩张,还有柔性的扩张。所谓柔性的扩张,是在心智层面的,是在品牌力的【厚度】上的。
而厚度的一部分来自于关注更多的社会责任。
喜茶的公关总监霍玮说:“品牌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社会的帮助之下,所以我们要协调品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的立场和理想跟社会发展是一致的才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一个品牌,所以我们做了很多企业社会责任的事情,例如环保、公益项目。”

(喜茶 联合美团进行的环保项目:青山计划)
09
想写喜茶很久,但一直磨蹭着,因为我总是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后来发现:我们都被喜茶骗了。
但或许,我们是被自己骗了。
因为,我们总是企图找到一个确定的成功的商业范式。
因为,我们总是在拿过去的范式去套新的逻辑。
因为,我们总是不相信过去没有出现过的东西。
这便是今天这个时代的商业魅力所在吧。
在最后,我想说本文写的并不是喜茶了,是这个时代的以产品致胜的新物种们,是那些心怀天下的企业们。
再次致敬。
(来源:微信公众号“进击波财经” 沈帅波)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