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双十一昨晚落幕,总交易额达到了2684亿元。这次购物节,淘宝主播李佳琦的“带货”能力一再引发关注,其年销售已超过了一些单体商场。
而把场景放到实体商业,我们发现,淘宝主播的运作模式,或许代表了存量时代实体商业的一种发展方向:买手制。
为什么李佳琦的“买手模式”会获得成功?为什么买手制在今天显得格外重要?这一模式给实体商业带来哪些思考?
李佳琦带来的模式思考:买手制
一个淘宝主播和一座单体商场,看似没有联系,但若仔细思考他们的运作模式,则可以看到许多共通之处。
主播受到欢迎,除却已经被各个媒体机构广泛分析的个人魅力、营销手段、议价和卖货能力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人们在面对电商平台超大规模SKU时的无力感:
人们无法直接感知海量的商品,对商品的了解来自碎片化的介绍和评价,为了获得与自身更为匹配的商品,需要与商品有更高频的“交接”,而这个交接过程可以通过主播在直播间里完成。
而当下,实体商业所面临的效率低、引流能力差、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国内实体商业场景中,更多的是人与场的匹配,但不是人与货的匹配,而后者才是商业成功的价值根本。
人与货的匹配错位,也是当下一些实体商业困境的核心。那么,淘宝主播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总体来说是对商品的筛选能力、提供的价格优势及场景打造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直播间的主播将事前选出的推荐商品加以讲解,并以低价折扣迅速大量销售。而上述三种能力,也构成了一个买手的核心竞争力。
买手的核心竞争力:商品筛选能力、上游议价能力及场景打造能力。
实体商业的买手制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这一概念开始显得愈发重要。那么,买手制之于实体商业的意义在哪里?
为什么买手制在今天格外重要?
存量时代,我们能看到买手制在国内的购物中心和百货中加速出现:
一向“买鞋难”的购物中心开始设立独立的鞋区,组建买手团队为其进行采销,并进行统装,营造场景感;国内百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进行买手制,进一步精确触达其消费者,其中,SKP、德基等是收效较好的例子。
一方面,“买手”的概念再一次被商业领域所重视,因为买手模式能代消费者抒发愿望,代表了消费端的意志。
“买手制”再一次被商业领域所重视,因为买手模式能代替消费者抒发愿望。
另一方面,买手制大大提升了人货匹配的效率。
如果说商品筛选使网络直播的商业逻辑得以运作,那么对于实体来说也有着类似的逻辑:对商品的编辑能力,决定着人货匹配的效率。
实体商业领域,会员制超市 Costco 自身就是一个对商品把控力极强的“买手”,其直接与生产商进行价格谈判,以低毛利、少 SKU 的商品策略,获取会员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Costco 与其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简单直接的关系,彼此的效率都能获得大幅提升。
不过,很多实体商业运营人员都认识到:付费会员制只是表象的盈利模式,实体商业的根本还要归结到商品。
国内商业“买手制”发展现状如何?
在当下国内百货和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下,如果商场对商品的介入程度低,进行付费会员制无异于在难以控制选品的情况下让消费者为选品付费,因此困难重重。
与日本、英国等实体商业买手制进行得较为彻底的国家来说,国内实体商业的经营模式和人才缺口是其推行买手制的最大障碍。
日本的百货,实体买手制发展较为充分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买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