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怀里

  7-11,注定只能活在故事中

  日本作为便利店接近饱和、劳动力短缺的国家,7-11基于市场现状做出关店裁员的决定。

  然而这一切与中国无关,早在巨浪掀起之前,7-11在中国市场就已经被赶下“老大哥”的位置。

  依据《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中国便利店在2018全年销售额为2264亿元,门店数量达到12万家;在便利门店数量排行榜中,前3分别是易捷、昆仑好客和美宜佳,7-11仅排第10。

  很明显,7-11在中国有些水土不服,发展渐渐不敌本土便利商店。

  过去,7-11是中国本土便利店模仿的范本,从店面布置、货品选择到生活服务,甚至连门店招牌的红白绿配色,至今在大街上看到的每家便利店,都多多少少有它的影子;

  在2016年,7-11更是在中国内地创下近100亿元的净利润的成绩,人效120万元,比肩阿里巴巴。

  27年前,7-11指明了中国零售业的新出路;27年后,它一度陷入门店停止扩张、销售下跌的困境。到底发生了什么?

  1992年,7-11进入中国内地,之后一直“龟速扩张”,被厚积薄发的本土品牌赶超、挤占市场份额,近两年更闹出“门店数负增长”的笑话。

  截至目前,7-11在全国仅1882家店,其中“主场”珠三角地区有1000多家。这意味着,7-11仅在“客场”扩张不足800家,比它晚12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台湾便利店连锁品牌全家,已扩张至2571家店。

  离开珠三角地区,不再受“情结庇护”的7-11更是连连败北、被按压在地上狠狠“羞辱”——进入在北京15年,只开了266家店,被2018年注册的新式互联网便利店“便利蜂”以350家的门店数后来居上;进入上海10年,仅有118家门店,最近一年是零增长。

  门店扩张速度不及本土品牌、市场门店数占比变小,7-11注定不再是中国零售业的主角,沦落为深夜故事中象征性的存在。

  7-11在中国人心里,情结大于便利

  7-11被本土便利店碾压、日益失去存在感的背后,是正在暴露的致命弱点。

  提到便利店的食物,你会想到什么?冰柜里的寿司、饭团、分装水果、便当盒饭,抑或被反复加热的鱼蛋、关东煮、鸡排,一句话总结:这些“日式风味食物”,全都不太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爱吃什么快餐和零食?

  把这个问题放到知乎上,网友会跟你说:肠粉、艇仔粥、生煎包、灌汤包、西湖醋鱼、酸辣粉、驴肉火烧、口味虾、剁椒鱼头、蒸饺、煎饼、热干面……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日常被各种热腾腾的、花式繁多的美食“宠坏”的我们,几十年来踏进7-11,看到的是一成不变的招牌,吃的是大同小异的日式食物,这份热情,终究会随着时间渐渐消散。

  “要是楼下的火锅店24小时营业,谁想吃被雪藏一天、失去食物本味的意大利面?”一位网友如是说。

  没有本土化改革,机械性地复制日系便利店的模式,是7-11最大的命门。

  大多数人购买7-11的食物,其实买的是快捷感,有时甚至是迫不得已的选择,随着24小时营业的餐厅越来越多,流水线上的7-11盒饭理所当然地被抛掷脑后。

  7-11,对于中国人来说,渐渐变成名大于实的存在。

  成本花费太大,是7-11的另一个弱点。

  一个肉酱包子3.8元、一个鳗鱼饭团8.8元、一个金枪鱼三明治7.8元、一个蛋糕6-8元……仔细一瞧,7-11的食品售价,往往卖得比其他便利店贵,比如全家便利店的饭团均价6-7元一个、蛋糕均价6元一个、蒸包均价2元一个。

  在紧急情况下,高价购买可以接受,但作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店,7-11基本没有价格优势,明明多走5分钟就能买到6元6个的小笼包。

  价格降不下来的原因,说到底是成本花费太高——7-11的开店标准之一,是店铺面积优先选择120平米、不做异形店,这意味着很多30平米、60平米、室内拐角太多的店铺,都成为“备选”。

  放在7-11刚进中国内地的那些年,符合开店“苛刻要求”的铺面或许很容易找到,但在一、二线城市寸土寸金的今天,恐怕得加上好几倍的成本投入,才能让一家7-11门店顺利开张。

  选址范围被大大缩减,导致7-11错过许多租金低、地段好但格局有小瑕疵的铺面,将更多的钱砸进租金这个“坑”,为所谓的硬性指标付出代价。

  所以,7-11的商品定价高,也就顺理成章了。如果不卖这个价格,真的很难回本啊!

  这是一个让人唏嘘而又遗憾的事实:都市人与便利店的温暖缘分,多是起源于7-11;随着时间流逝、其他便利店崛起,大家又都渐渐止步于7-11门前。

  深夜。当清晨的雾气散去,沿街的士多店、快餐店开始营业,我们就会忘记7-11这座曾经的深夜灯塔吧。

  它温暖过无数夜晚,但它没法安全地活过一整个白天。

  7-11的日益冷清,也许与它的“过于固执”有关,恐怕直到现在,它都认为中国人想要的,无非是一如从前的简单购买模式。

  当7-11还在机械性地提供便携食物和简单的生活用品时,国内迅速成长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已各出奇招,攀上电商的风口,意图“出售”正当潮流的生活概念。

  例如,全家推出洗衣服务、无人便利店可刷脸支付;阿里和苏宁打通线上线下、便利蜂实现在便利店买菜;易捷有了自营咖啡品牌;北京的部分便利店甚至已经可以购买非处方药物……

  风起云涌的中国新式便利店正在做加法,将我们所有的需求打包,亦在暗示活着不能只求物质上的满足,还要有生活美学。

  再看看7-11呢?和27年前进入中国时,没有太大改变。对它的爱仍在、“7-11情结”仍在,可它终究和我们渐行渐远。

  若再固步自封、不了解年轻人的心,7-11无论结局如何,也许都不大值得同情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周刊”,作者:颖宝)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7-11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