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往主要是受限于四大因素:第一,先天流量不足:中国的线上流量无论是电商、支付还是搜索已经形成高度集中格局,实体零售商仅通过门店自然推广和自有线上渠道推广难以获得新增的客流,而无法获取新流量的“新零售”模式,本质上只是原有客流的再分配。第二,场景选择偏差:为了达到新零售“形似”,部分零售商不顾门店商圈的现实情况,打造“堂食”、“大海鲜”、“分拣”场景,造成部分投入利用率低。第三,供应链不匹配:零售商缺乏与“线上”和“年轻”顾客匹配的商品规划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的匹配,导致无法和线上渠道在消费者购物体验和企业盈利空间的同量级竞争。第四,运营能力不足:门店对新品类的运营能力和后端的线上运营能力和效率不足,从而无法有效提升顾客粘性。受上述四项条件限制,新改造的门店盈利能力不足,管理层无法接受短期的亏损,使得传统大型超市在进行“新零售”尝试时难以成功。
生鲜产品的高频消费以及线上运营的天然壁垒,使得零售企业希望通过增加生鲜经营面积,以生鲜吸引和保留客流并带动非生鲜品类的销售。但很多传统零售企业无法在供应链模式和生鲜运营能力上获得突破,而直接扩大生鲜经营面积,从而使得企业经营利润提升有限。
创新应对之道
着眼未来,传统商超的创新和转型需要面对流量、技术、供应链三个方面的问题。流量的突破解决客流和客层问题,技术突破解决人员和能力问题,供应链突破则解决成本和结构问题,正确的顾客、正确的员工以及正确的盈利结构才是企业良性转型的康庄大道。
实体商超企业与前端流量入口和后端的配送、社交连接,形成完整的顾客消费历程。为此,商超连锁需要主动接入流量入口,包括社交、支付、外卖平台等多种流量入口,继续主动进行门店的数字化改造,随着数字化顾客的比例逐步提高,超市会提供给顾客更数字化的全流程购物体验。由大型线上流量入口企业推动的融合,也会更多的提高数字化程度。与现代物流的连接也是传统商超转型的重要手段。
线下零售行业集中程度低,集中度过低意味着线下零售企业在业务规模和资金实力上难以主导新零售业态的变革,而传统商超与电商企业的融合将产生多种可能的方向,如腾讯、京东和阿里有着更多的流量、技术、数据和供应链优势,如何贯通线上线下数字化运营能力、丰富交付体验并提升综合坪效,目前看到卓有成效的几个融合领域包括,技术融合、供应链融合、数据融合以及管理赋能,这些融合型的企业将使传统商超的创新带来积极变化。
面对消费者多元和即时的消费需求,零售商需要构建更加多元的顾客触点网络,通过多业态的布局,形成顾客触点网络,获取不同渠道习惯的顾客,形成覆盖“传统顾客”和“新顾客”的流量获取网络。通过增加零售商、品牌商和制造商的信息交互和供应效率,满足在品类和商品上的高效消费者响应需求。
(来源:第一财经 陈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商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