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瑞幸茶饮的打法,前述互联网咖啡领域投资人评论称,“并不意外。”他告诉投中网,“目前来看,(小鹿茶)更多的还是延续瑞幸咖啡品类的打法,补贴也好,场景也罢。(瑞幸)咖啡走过的路,茶饮都想要试试。”
然而,尽管瑞幸咖啡宣称咖啡用户与茶饮用户高度重合,但其此番强势入局新式茶饮市场一方面或许意在延伸消费场景从而增加消费频次,另一方面也并不排除是瑞幸咖啡优化财务结构之举。
根据瑞幸咖啡最新财务数据,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8.41亿元与4.79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6.2亿元与5.52亿元。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饮品、轻食与其他收入,三者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5.4%、17.6%和7%。
而茶饮相对而言毛利较高,这便有助于瑞幸咖啡在同样获客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客单价。
张烨秋对投中网分析称,相比于其他品类,新式茶饮较易帮助瑞幸打造出爆品以及差异化产品。
同时,拓品类也意味着在同样的获客成本基础上提高了客单价、拓宽了消费场景、拉升了消费频次,最终加深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形成良好的网络效应。
“品牌变现的通路与互联网变现几乎一致。首先,以各种方式圈好人群基数。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通过拓品类等其他方式提高复购率与产品客单价,保证用户的品牌忠诚度;最后一步,即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张烨秋提到。
惯性“搅局”?
上市至今,盈利依旧是瑞幸的最大争议点所在。
重重质疑下,部分投资人认为,不论是咖啡还是新式茶饮,瑞幸咖啡的进场均大有“搅局”之势。
“瑞幸咖啡肯定是一条‘鲶鱼',把水搅浑了。瑞幸咖啡吸引了很多流量,这个行业的玩家自然不好过了。”某专注于消费的投资人此前对投中网如是评论瑞幸咖啡的行业竞争策略。
而如今,瑞幸咖啡的“小鹿茶”不仅依旧延续其在咖啡上的补贴打法,消费者可享受“充十赠十”的优惠,还直言要利用瑞幸咖啡本身在咖啡上所具备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及近3000家直营门店致力于解决目前茶饮行业的痛点,包括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现有模式不能严格保证产品的卫生健康、用户不能预点单、排队购买体验难以保证等问题。
不过,在产品定价方面,与咖啡品类不同,若排除优惠因素,瑞幸咖啡的定价与喜茶等新式茶饮的均价相当。而若持续折扣策略,则意味着瑞幸咖啡茶饮领域的定价为市场价格的一半左右。
对此,郭瑾一表示,瑞幸不靠在原材料上省钱,而是“靠快取店的模式,节省房租成本;靠后台系统的技术驱动节省人工;靠精准的供应链预测和下游合作伙伴的合作,在保持品质不变的情况下,把整个供应链采购成本降下来,把损耗控制住。”
“从财务结构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考虑获客成本,瑞幸小鹿茶成本结构或许介于一点点与喜茶之间。即瑞幸小鹿茶的毛利率比喜茶高,但低于Coco、一点点的毛利率。”前述互联网咖啡投资人对投中网猜测道。
因此,如果单纯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考虑,瑞幸小鹿茶的财务结构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
然而,在前述招商证券分析师看来,如果从消费场景的角度来看,虽然瑞幸小鹿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前的“办公室茶饮”市场(如奈雪的茶、一点点等),但是短期内,它的出现不会对喜茶、乐乐茶等主打线下商圈的茶饮品牌产生明显影响。
“尽管茶饮在办公室场景的需求很大,但新式茶饮还并未完全吃透全国近800家的商场流量,因此办公室场景目前还不会是其重点战略。”张烨秋同样提到了主打线下商圈茶饮品牌当前的局限性所在。
这就说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主打线下商圈的喜茶与主打“办公室场景”的瑞幸小鹿茶与主打线下商圈的喜茶暂时不会直接正面对抗。
但长期来看,随着未来瑞幸与喜茶在各方面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两者势必在同一环境下短兵相接。
正如前述招商证券分析师所说,新式茶饮是一个“想要开一家店并不难,但想把这家店开大、开多、开进各个场景并不容易”的行业。但是,“只要把握客户的情感需求,杀出一匹黑马也未尝没有可能”。
至于这匹黑马会不会是瑞幸,“这取决于它跨品类运作的能力半径”,前述互联网咖啡投资人对投中网说道,“但未知才有趣,黑马既然可以‘搅动’这个市场,就可以重新定义这个品类。”
来源: 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柴佳音 马慕杰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瑞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