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线上电商的流量红利逐渐触顶,电商平台们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此前虽然线上零售已经短暂替代了传统零售的作用,但是随着增速下滑,电商平台们需要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
2016年马云在演讲中提到了“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与此同时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正好获得了国家的政策支持,乘着东风的新零售逐渐成为了众人追逐的新风口。
在马云喊出“新零售才是未来”之后,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等早已经开始进场布局的巨头们开始了在新零售领域跑马圈地,线下也成为了必争之地。
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的参与,以及区域便利店品牌的崛起,原本被电商发展所遏制的线下连锁便利店开始被逐渐重视,便利店市场得到了整合与重构的机会。
巨头逐鹿便利店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物流的便利性,大致商品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于是传统的线下便利店经营的越来越困难,坐等顾客上门的形势已经不顺应发展的趋势。再加上之前市场上存在的便利店以夫妻店模式居多,经营者们大多带着小本经营的理念。
在店铺的设计上,个体便利店也充满了随意性,包括店面招牌与货品规划等。经常我们选购商品时,需要直接问老板拿货。再加上进货渠道与物流的限制,个体便利店的商品存在单一、品类少的缺点。
随着新零售概念的火热,巨头们纷纷以社区便利店的模式布局,更是对个体便利店的生产形成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一二线城市的商圈还是社区附近,天猫、京东、苏宁小店等巨头布局的新零售小店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国内便利店行业的迅猛发展,2017年时增长达到了23%,市场规模更是超过了1900亿。
随着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开拓了线下场景智能终端的普及,推动了技术革新,进一步开拓了线下场景,让消费者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技术的进步,也推进了新零售的发展。
有人将新零售总结为“线上、线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方面数据的全面打通”。也有人说,新零售就是“零售数据化”。
在被问到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时,张勇曾经回答:“这个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创造出来的,今天我们正在走这条路的过程当中。给任何深入浅出定性的描述都是不完整的最终都要靠实践不断地去探索。”
虽然张勇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回答,阿里巴巴率先在理论、概念上树立起在行业内被广泛运用的新零售要义“重构人货场”。
通过大数据实现对人的可识别、可分析、可触达;在货的角度推进泛内容化,通过大规模的C2M定制打造柔性的供应链水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和消费者体验;在场景上要形成可交易、交付甚至交互的消费环境。
2017年8月阿里推出的天猫小店启动,第一家门店正式开业。主要为加盟模式的天猫小店主要帮便利店经营者们解决渠道问题,帮助增收问题。
先后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与“无界零售”的京东,在去年二月宣布了“百万便利店计划”,希望5年内开设1百万家便利店。同时,京东的合作伙伴除了永辉、沃尔玛等商超之外,也先后与全家、7-11、罗森等连锁便利店巨头达成了合作。
苏宁在17年提出“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之后,苏宁小店项目开启。今年3月苏宁小店第5000家门店在成都开业。原本计划3年完成的目标,快速扩张的苏宁小店只用了1年就跑完了任务。
除了互联网巨头们之外,快递行业以顺丰为首的头部企业们也在积极探索社区便利店。不过在快递行业集体转做线下店的浪潮中,顺丰第一个进入,也是第一个败走。
新零售的火热,带动了社区便利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也刺激了竞争的升级。去年便利蜂、好邻居、today等便利店品牌先后获得了融资。在资本的推动下,不断被注入新技术、新概念的便利店行业持续保持着快速发展。
便利店行业发展之困
便利店行业虽然近几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众多玩家不断的加码也让整个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不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许多的问题。
日本平均15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中国台湾平均2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国内新零售业务发展最好的上海,尽管各品牌疯狂开店,但是在数字上仍有差距。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3年前,北京每百万人口拥有160个便利店,现在每百万人口拥有220个便利店,这一数字和其他特大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缺口。
虽然便利店行业已经连续三年销售额增长速度超过了18%,但是作为城市便民服务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较大的数量缺口。同时,便利店的发展过分集中与一二线城市。目前来看,便利店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速度较慢,原本就受限于成本与亏损的便利店品牌发展三四线城市会遇到更严重的盈利问题。
虽然目前便利店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以夫妻店为代表的小店仍有超过600万家。连锁品牌便利店近两年疯狂开店之后,市场规模占比还是太低。尽管天猫、京东通过加盟的方式为商家提供渠道优势,但是比起两家要开一百万店的目标还是相去甚远。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