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主办的第十四届京商论坛日前在北京山西大厦举办。本次论坛以智慧社区商业为主题,探讨传统社区商业如何向智能化、便捷化、特色化进化发展。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现场表示,过去4年,北京共建设蔬菜、便利店、超市、早餐店等8类基本便民网点5000个。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区商务部门对全市的基本便民商业网点进行了摸底,将用3年左右时间把这些缺口都补齐,让人们的基础消费尽量在社区实现。
据介绍,北京将用3年时间使每百万人口拥有便利店数量300个左右。此外,北京将重点打造22个商圈,其中社区商圈将着力满足市民对早餐和深夜食堂的需求。
一般来说,便利店在一座城市出现的门槛不会太高。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就适合开便利店了。经济越发达的城市,便利店的市场越大,密度越高。上海、深圳、广州,都是遍地便利店,但北京是个例外。
《电商报》截取2014年到2016年的《中国零售和餐饮企业连锁统计年鉴·业态分各地区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 》数据。可以发现,同为千万级人口的一线城市,北京的便利店数量远远落后于上海。
追溯其原因,有一种说法为为北方只做“三个半”的生意,即半年、半天、半条路的生意。即北方天气过冷、生活习惯不同、道路规划过宽等原因制约了便利店的选址和发展。
的确,在北京开便利店选址是一个较为棘手的事情,因为北京有许多胡同,很多时候还是个死胡同,同时北京的居民区与商业区间隔较远,加之小区都被围墙包围,使得便利店的选址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导致了北京各地区的便利店密度差距较大,在朝阳区的便利店显然多于其他地区。
但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北京一直以来的的严格政策制约,使其城市便利店业态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一线城市。在2016年放开跨界经营之前,北京便利店经营的品类多局限于日常标准化商品(7-11作为重点招商项目获得特批外),无法满足尤其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加之审批流程长、要求多,大部分企业都对北京便利店望而生畏。
但利好的消息是,2018年10月,北京市商务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19条举措,从便利店经营的空间位置、项目品类、注册审批等方面进行放宽,对新开门店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补助。
并且,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达到了23.5%,成为便利店发展的引人注目的地区。显而易见,随着政策的开放利好,还未饱和的北京市场定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角逐于此。如便利蜂、全时都扎根于北京。
随着政策的利好,政府的扶持,北京的便利店市场定会吸引更多资本的目光,也意味着竞争会愈加白热化,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和便利店的房租、人工成本不断攀升,成了企业面临的最大考验。
来源: 电商报 吴昕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