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Costco业绩的增长,或许与其在租金方面成本较低不无关系。截止到2019年3月为止,Costco在全球的770家门店中635家在北美,其中大部分在美国。由于该公司早期在美国购买了大量的土地和建筑,以至于其在美国的商场并不需要支付租金,具体来看,Costco拥有土地和建筑双重所有权的商场多达605家,占比达到80%左右,未拥有土地所有权仅拥有建筑所有权的商场有106家。
差异化问题待解,消费基因挑战模式复制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Costco的会员模式虽然在国外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却不一定适应中国市场。从1996年第一家山姆会员店在深圳开业,到2015年京东率先成为国内首家推行付费会员制的电商平台,再到各种“黑卡”会员成为标配,在各大巨头争夺的流量增长日趋放缓之际,发展“死忠粉”比“拉新”更受巨头们的青睐。
作为会员制“鼻祖”的Costco,不太看好其进入中国市场的业内人士认为,在沃尔玛、物美等大卖场纷纷关店,向精品超市等小业态模式发展,迪亚天天等外资企业纷纷退出中国市场,仓储式超市麦德龙也被频繁传出“卖身”绯闻的市场大背景下,大包装的仓储超市模式与新零售、社区便利店相比,将不太具有优势。
2017年以来,以盒马、京东7Fresh、超级物种等为代表的新零售企业在国内风靡一时,并占据一席之位。而Costco与这些新零售企业争取的中产消费客群,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合。
不同的是,Costco的会员制仓储式模式提供了许多大包装商品(单品高产出带来性价比),更适合消费者周末采购,备好未来一周要用的日用品及快消品。而新零售企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属性,培养了消费者及时消费的购物方式,令消费者的购物欲望第一时间得到满足,这也是Costco在全球其他市场所不需要面对的零售模式。
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指出,Costco还要面临地域化差异带来的消费习惯差异。该公司在美国一般开在地广人稀的区域,因此开车采购生活必需品是日常形态。但在中国,尤其是上海这样高密度人群的城市,即时消费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人群的特点。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奋斗城市,单身和外来居民较多,家庭结构越来越小,更不需要Costco独特的大包装商品。如何避免水土不服,是Costco面临的巨大难题。”该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Costco并不是国内首家会员制超市,消费者更为熟悉的是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该品牌早在1996年就已入驻中国大陆,目前已在国内的8个城市开出了22家门店。
2018年1月,山姆会员店还跟京东到家一起试行“云仓”的新模式。并在深圳、上海已经在城市中心区域铺设了前置仓,这样既可以通过前置仓,覆盖一座城市,为会员提供基于前置仓发货的下单后1小时内送达到家的便捷服务,更好应对竞争;也可以更好获得新用户群。
但是单个门店场地面积超过1万平米的Costco,更注重体量模式,很难做到前置仓的轻盈灵活。业内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Costco在中国大陆的实体零售门店应该会有门店周围的配送服务,但是是否同步做前置仓,还有待观察。
同时,这种“劣势”,也在国外市场蔓延。在电商的冲击下,美国实体零售业日渐萧条,门店关闭、大量裁员的事情时有发生。Cowen&Co.发表的报告显示,亚马逊Prime会员计划的迅速扩张,令会员费的比例从2013年的7.1%增长至2016年的16.2%,正在抢走以Costco、山姆会员店为代表的传统仓储会员店的付费用户。同一时期内,只在Costco和山姆会员店购物的家庭显著减少,分别从14.9%减少到9.8%和从16.9%减少到9.7%。
来源: 蓝鲸产经 王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Cost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