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路上,一路向西
三只松鼠的融资历程,堪称惊艳。
2012年3月,章燎原推出了三只松鼠,获得IDG150万美元天使投资;
2013年9月,三只松鼠获得由IDG和今日资本联合投资的600万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3365万美金;
2014年4月,三只松鼠进行C轮融资,由IDG和今日资本联合投资1627万美元,投后估值1.36亿美金;
2015年,峰瑞资本对三只松鼠进行1.66亿人民币的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7.8亿元。
3年内,4轮融资共约4.7亿元。在这之后,上市被正式提上议程。
从三只松鼠的融资经历可以看出,该公司自一出生便与今日资本、IDG等知名机构联系在一起,几乎称得上是含着金汤勺出生。
除了资本的加持,三只松鼠在坚果界打出名气,与其优秀的营销能力脱不了干系。
互联网红利期时,这家公司在前端营销上下了很大功夫,利用简单粗暴的低价方式强占市场赚取口碑、人气,最终使得消费者短时间内关注到这个坚果品牌。到了后期,三只松鼠的老客户开始看重品牌,而对新顾客采取低价模式,采用品牌效应外加情感营销逐渐回本。
在品牌形象塑造上,三只松鼠无疑是成功的。采用呆萌的松鼠作为品牌logo,客服和顾客沟通时,“松鼠小酷”“松鼠小美”.....客服用松鼠的可爱语气回答顾客的问题。
其主要客群为25岁-30岁的人群。这个群体普遍刚刚结婚生子,而松鼠们天真无邪的沟通方式,使他们倍感亲切。
这套营销打法和创始人的个人经历有直接关系。据媒体报道,创始人章燎原19岁就开始混社会,他在27岁前尝试过不下20种工作,包括摆地摊、开摩的、卖衣服、水泥匠、电工......
2003年,章燎原加入安徽詹氏食品成为一名销售员,这年的他27岁。在休闲食品销售岗位,一干就是9年。后来因为业绩突出,章燎原升任销售总监。得益于先前的工作经验,他的营销经验和资源自然十分充足。
存够了第一桶金,不甘平庸的章燎原想做更多的尝试。2012年2月,章燎原辞去职业经理人职务,提出“这是创造电商品牌最后的机会,也是一场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遂带领做过厨师出身的发小、原公司的下属、网上发帖吐槽的离职青年,还有一个初入社会的毕业女学生,开始“三只松鼠”互联网食品品牌创立之路。
7年前,谁也没有想到,这支和互联网完全不沾边的创业团队能在未来缔造年销售超50亿的休闲食品帝国,一场成功的逆袭后,章燎原被电商界人称“松鼠老爹-章三疯”。
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故事,章燎原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有人说,被可爱的三只松鼠形象包括下的“问题坚果”,看起来更像是皇帝的新装。
不过三只松鼠上市路上屡屡碰壁,归根结底还是食品质量问题。该公司在品牌、营销上大手笔烧钱,在资本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却忽视了产品的质量。
比如,频繁登上监管“黑名单”。2017年8月,三只松鼠因霉菌超标遭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自此,坚果发霉、生虫、包装袋内有标签纸片等现象时不时出现,三只松鼠的食物是否安全逐渐受公众质疑。
行业人士评价,只为推高业绩而忽视食物安全,取悦资本的同时需要消费者买单,企业的价值感和责任感瞬间大打折扣。
创业者刘子琪(化名)先前从事农产品行业,“这个行业鱼龙混杂,确实很难做”。
农产品品牌为了压低成本,采用精美的包装却选用较为劣质的原材料,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就是这种行为累计造成的结果。“有时候,即便是品牌型农副产品,质量甚至还不如超市的散货或者批发市场的货色”,刘子琪说到。
贴牌销售模式,在国内属于普遍现象。国内的干果品牌主要以粗加工为主,“上市公司好想你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多,但效果并不突出”,刘子琪说。农产品的深加工投入大,市场培育是一大问题。
对于深加工的农副产品,消费者都需要较长的接受时间。“他们选择为一款新产品买单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
刘子琪举了一个例子。好想你和别的干果品牌不同,这家公司在产品方面一直有研发投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们一直都是直接吃红枣,突然把它加工成一款枣制品,人们的接受程度其实是个未知数。”
农副产品行业门槛较低,技术壁垒也不高,由此一来,面对公司本身没有竞争优势,也随时会被对手抢占市场,上市套现或许是最佳选择。
即将“晋级”为一家上市公司的三只松鼠,虽然在产品营销方面展示出成熟的大厂风范,但在产品质量上,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铅笔道 钮祜禄·兔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三只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