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aking Part 企业对口碑的参与
企业的参与我总结成两个角色:
第一叫聊天人,比如在喜茶的微博,很多评论下面都有喜茶官方的小编在跟读者进行调侃式的互动,使谈话变的生动有趣,这是一个品牌的人设。
第二就是解决者,比如倾听并解决问题,让用户高兴,消费者的内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这样就激活了潜在的支持者,同时改变了批评者。一个批评你的人一旦改变了对你的看法,会比其他人都更加忠诚。
5)Tracking追踪
作为一个企业,要一直知道用户在说什么。今天的消费者你已经很难预测了,但是你能追踪他们的想法。
如果微博有人说“果肉是不是太少了?那你就增加果肉;
如果大众点评有人说 “没有恋爱的感觉” ,那你就发力制造能带来惊喜感和爆发感的口感。
追踪主要是看差评,从中了解顾客喜好,不断修改配方。
5T共同作用,使得Others(他人评价/口碑)崛起。
Others的崛起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随着技术革命的推动,曾经的一些用户评价低介入度产品,变得介入度越来越高,用户变得越来越强。
那么,如何通过Prior(个人感知)来干扰Others(他人评价)——
1)Product:产品致胜法则
如果要把这四个P简化,我只会保留一个Product,因为很多生意是没其他几个P的。由于个人的偏好非常不稳定,这给商家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干扰个人。来看看喜茶如何通过产品影响消费者的Prior(个人感知)。
原料升级,更健康
茶底用茶叶现煮,每茶袋只使用一次(周转快口感更好)
新鲜水果,奶盖是鲜奶和奶油现打
通过口感+香气两个维度来打造多层次的记忆点
芋头,颗粒+波波+泥有嚼感
西柚等柑橘类水果没口感可言,但香气很浓,前香后香有层次
高颜值
充满格调的设计,和消费者产生互动和情感共鸣。
名字创新
通过取艺名来吸引眼球(绿妍、金凤)
那产品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产品最终带来了什么?喜茶提高了行业标准,在2016-2017年喜茶形成了与其他竞品的品质势能差,快速扩散口碑,这是喜茶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历史价值。
2)Price:喜茶的价格自信
价格决定人群,喜茶通过Price影响消费者个人对产品的感知,让消费者觉得喜茶高成本(品质好),高b格(目标人群素质高)。
3)Place渠道:排队营销的适度阻力
提到Place不得不说喜茶排队的现象,怎么评价这个现象呢?如果排得过长消费者就会怨天尤人,所以一定要在消费者忍耐度到极限之前给他一杯。制造延迟满足,增添适度阻力,其实是在制造渴望,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方式。此外,排队是最好的证言广告,这叫认知协调心理。
排队的适度阻力+认知协调,让消费者更觉得产品好从而影响了Prior,这个平衡感今天看喜茶拿捏得很好。
4)Promotion:不怕狠就怕稳
喜茶几乎没有社交裂变,从这个角度来讲,喜茶依然是克制的。除开业及会员储值外,几乎没有促销,价格的稳定让消费者没有心理失衡。
M-Marketing:隐形的推手
Social(社交媒体)、 PR(企业公关)、BD(商务拓展),这是市场营销的三大领域。
Social就是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亲和力。
PR就是利用媒体的价值来做公信力背书,尤其适用于初创品牌。
至于BD,比如喜茶的BD就是以背书和品牌好感为目去玩跨界,同时确保了格调先行。
喜茶关于M(企业营销)的助推手法很温和,温和得你几乎看不到——消费者看到的只是一堆奶茶的评测说喜茶最好喝而已,内容和形式都是亲民的风格,但是背后官方在M端的执行非常强势,所以能够让喜茶持续地保持热度。
再强调一遍结论,POM(影响力组合模型)背后的逻辑就是以P的创新做M的扩散物料,进而影响O的心智。
E:对POM模型的补充
POM之外,好像还缺一点什么?尤其是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总觉得这个模型不够完美,它不是一个词语,加上一个字母才是——POEM(诗歌),诗歌的旋律与时代共振。
POEM模型是我结合自己过去十几年营销实战经验提炼出来的。
E-Environment(外部环境)代表着要洞察用户的深度需求,为什么迷恋喝奶茶?以及需要洞察外部的环境天时,整个行业竞争是否在加剧?在整个POM模型里面的E作用是什么呢?
它是前提和边界,是顺势而为的那个势。
总结
冷静而克制的喜茶
这个团队非常冷静而克制,而且内心有渴望,这是今天得到行业以及投资人公认的一件事情,并且这种打法也跟它的文化、品牌相匹配。
这就是“混社会的不怕狠的,就怕稳的”,怕的就是遇到喜茶这种对手。
之所以特别尊敬喜茶,还有另外一点——这真的是一个新国货品牌。
从个人的私心讲,相对于奈雪和乐乐茶这类日系风格,我更希望看到一个中国风、中国文化品牌的崛起以及常青。
POM打法随行业环境、用户需求而变,不同企业该结合自身实际应用。
(来源:混沌大学 许晓辉)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