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和购物中心也正在接受“小业态”洗礼
“小业态”趋势不仅体现在社区商业里,也体现在商业街和购物中心的变化。
过去消费者逛街多数是在进行选择性购买,那个时期,商业街的店铺思路和刚才提到的大卖场一样,都希望单店面积大一些,商品品种齐全一些,因此很多品牌店都选择做大店,开到三五百平方米。导致过去1万平米的购物中心,实际上里面没几家店。
但同样是在网购的冲击下,消费者大量需求的满足转向了网购,特意去某某旗舰店,真正想在逛街时买的东西越来越少。现在逛街变成了也没什么购买欲望,普遍是随便逛,随机吃喝,看到什么有意思买什么。
因此催生出来的,包括名创优品一类的店铺,面积不大,但创意商品非常丰富,消费者不见得需要,但还是会随便逛一逛,买一买。
购物中心和商业街里的消费需求变成了找好玩的东西,那么相对应着,个性独特的单品销量就会比较高,这样一来,商家不如缩小面积,租小一些的店铺,只卖一类单品,这样收益更高。而对购物中心和商业街来说,把店铺按小面积出租,单位面积的坪效提高了,业绩回报也会更高。
因此,当前购物中心的变化趋势是,侧重点不再是以零售为主的单店旗舰店,而是成为了打造更丰富的吃喝玩乐文化休闲的选择空间。购物中心里过去主流的服装服饰品牌也不多见了,设计师品牌、特色品牌和集合店反而越来越多。
此外,小业态模式也开始被餐饮领域借鉴。
比如:东来顺推出了“涮局”,小南国推出了“南小馆”,大董推出了“小大董”,也是在往小业态转型,这背后也是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全家聚餐、单位团餐比较多,现在单位公款吃饭减少了,全家吃饭也不再是隆重的事情,讲排场的餐饮需求减少了,所以餐饮业也变成了小型店铺主打特色菜品为主,不仅带来了客流,消费者也没有消费压力。
整体上,各类店铺都在走向一个小型化的方向上,也就是人们说的“小业态”趋势。
玩概念?只能是赔钱凑热闹!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面积小了,单品少了就一定受欢迎。
一些商家看到小业态流行就去做小店,外观花哨,花钱不少,却对消费需求和倾向并没有理解透:生鲜不新鲜,快餐不好吃,品质不能保证,结果就是消费者再也不来了。那么这类开店就只是为小而小,在烧投资者的钱。比如:邻家便利,资金流断了,顺丰也曾推出“嘿客”小店,也没做多久就关了,现在又推出了顺丰优选生鲜店,也还有待观察。
小业态火热的背后,不是盲目追赶潮流,而是紧跟消费者核心需求的变化。因此,一定要研究透自身对消费者的核心价值。社区商业对消费者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商业街区对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必须围绕消费者认同的商品和服务内容,为消费者有价值、有价格竞争力的服务。
同时,在运营效率层面,为了能达到良性的收益回报,科技和供应链管理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准,不然赔钱肯定做不下去。
现在一些概念店说的很热闹,比如:网上订单、免费送货、线上线下融合等,但是没有直接的收益,完全是赔钱、烧钱在做,这样的“小业态”肯定坚持不久。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任慧媛)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小业态 大卖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