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尼尔森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从全球零食市场看,约45%零食消费在欧洲,33%在北美。零食消费最大的区域市场欧洲,哪类零食最受欢迎?
答案是含糖类的零食,如巧克力、硬糖果、口香糖等,贡献了在欧洲近三分之一的零食消费。含盐的零食在北美贡献了约22%的零食消费,比如在美很流行的坚果品牌Kirkland,它的混合坚果就是带盐的,而我们在国内常吃的三只松鼠坚果,很多单品都是含糖的,这个口味差异也很明显。
欧洲和北美就占到了78%的全球零食消费份额,其各自最受欢迎的品类并不是中国零食企业最为擅长的,且聚焦这些相关产品要面临与国际顶级食品企业的竞争。
举个例子,雀巢近些年在推行其产品开发的60/40+的举措,60/40意思是雀巢的新产品与其主要竞品进行盲测,消费者自然选择雀巢的产品要达到60%,“+”带代表更营养,这个营养是要建立在天然与健康基础上的——这种对自我的要求极为苛刻。
对标行业巨头,本土企业如果不在产品开发创新与质量管理上下功夫,要在国际市场真正崭露头角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前景与建议
近几年开始在海外布局的零食企业,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尤其更多依赖海外的华人与留学生市场,谈不上真正意义能够在当地市场树立品牌,因此经营业绩贡献对母公司来说还比较有限。
洽洽食品连续超过四年发布其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至2017年仅2.15亿元,占其总体营收的约6%,占比较小但增速显著。其它很多零食企业由于收入贡献有限,甚至并未明确发布其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数据。尽管如此,零食企业走出去从长期来看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企业出海具有三重意义:
接受海外市场,特别是成熟经济体更为严苛的食品质量检验与安全标准,倒逼自身的能力提升。借助华人圈与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做大海外市场,贡献销售成长。基于海外市场的试错与检验,反向带动国内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和产品质量感知的提升,进一步有利于做强本地消费市场。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中国零食企业走出去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但要真正达成这种美好的期许与战略布局,这些企业还有很多道坎要过。
首要是做强内功,食品企业如果没有持续的产品开发能力支撑,在海外主流市场的竞争将会变得极其困难。
一方面来自于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当前主流的零食消费人群在全球都是千禧一代,他们既愿意尝试新的、多元的口味,又对食品的天然、健康等有很高的要求,不理解不同区域市场的目标人群的特定偏好与变化,“一招鲜吃遍天”几乎不可能。
另一方面,不做产品开发,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我们对比了国际多家顶级的零食企业(如雀巢、达能等)发现,其营运利润率(OperatingMargin)近几年大都在13-18%之间,而国内目前一部分主要的零食企业的营运利润率只有个位数(基于有年报或财务数据在近三年左右的披露计算),相当于外资同行的1/3到1/2。
同质化竞争最终只会导致价格战以及大量的市场推广费用,而真正对于企业经营的回报贡献很低。
要实现产品研发的升级,通过更多适销性强的单品做大市场,国内零食企业需要真正思考的是体系化的研发管理建设,以及坚持持续的研发投入来做产品创新,或哪怕是改良升级的突破。
我们对比过十家上市的国内食品企业,其中居然有5家的研发投入/收入比不及1%,而国际规模化同行通常至少普遍在1-3%研发/投入比。
在执笔本文时,笔者听闻雀巢集团刚刚传出升级其中国研发中心的消息,除了加强产品开发与本地消费需求的关联性,“速度”成为雀巢本土化的又一关键词。
在国际食品巨头加码中国市场之际,中国企业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应该学会选对方向、坚持不懈做差异化、产品开发与渠道营销双驱动的市场参与,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来源:经济观察报 华晓亮、曹文静
(华晓亮系普华永道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及大数据分析负责人、曹文静系普华永道食品行业中国区主管合伙人)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零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