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统计,瑞幸咖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做了近六十场大小品鉴会,十余场大型主题快闪店,包括云上咖啡、图书馆咖啡等,几乎每个月都会有瑞幸咖啡的新闻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显然,在营销层面,瑞幸咖啡成功霸占了人们的眼球。
对于瑞幸咖啡选择在美国上市,很多分析认为瑞幸咖啡并不符合港股的上市要求,也有分析认为,在美国上市,也是瑞幸对标星巴克之举,意味着在美国投资人眼里瑞幸咖啡与星巴克是同一条赛道上的对手。
确实,之于星巴克,瑞幸拥有了不小的热度,也让星巴克不得不重视这个快速崛起的中国对手。瑞幸打了一个错位战,避开了星巴克的“第三空间优势”,自取与外送模式培养起来的消费习惯让星巴克也逐渐重视。
瑞幸方面曾说,相对于其他市场,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竞争温和了许多,即便如此,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瑞幸抢占了市场份额也足以说明其有备而来。
毫无疑问,瑞幸拥有成功的营销手段,瑞幸根植于神州租车,在很多层面也拥有神舟系的基因。2010年,神州试水租车市场,在一嗨租车和至尊租车已近占领市场实际,生生挤出了一片市场份额,“要租车,找神州”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模式,在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的《抢占心智》一书中对这个案例有着详细地解读,借用江南春的观点,神州充分利用了时间窗口和饱和攻击,成为了中国租车市场绝对的赢家,如此高效的营销手段,显然陆正耀不会仅使用一次,在瑞幸咖啡的成长史上看,最需要抢占的依旧是消费者的心智。
瑞幸强调,“不合格的品质、高昂的价格以及不便利阻碍了中国精品咖啡市场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的模式通过解决这些痛点,能够成功地推动了中国大众市场的咖啡消费。至2019年底,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咖啡店。”
瑞幸要做中国市场的第一,第一的标准有很多,最主要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市场份额;另一个是心智份额。当然,瑞幸咖啡也无意真的要干掉星巴克,占有市场才是主要目的,它真正要抢占的是消费者心智份额。
这也就解释了,不断的烧钱,补贴,引入流量和话题营销,就是了时刻与消费者保持心智的连接。
中国咖啡之战
目前中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每年只有不到5杯,但却以每年27%的的速度在增长,参考相邻的日本韩国每年人均消费360杯计算,到2025年,中国的咖啡饮料市场将成为一个万亿市场。
数据中的咖啡市场足够诱人,新零售激活了中国咖啡市场的供需热情,弯道超车变成了可能,中国咖啡品牌的信心就是互联网逻辑下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解构和认识。
品途商业评认为瑞幸咖啡一个重要影响就在于打开了中国咖啡的消费习惯,原本这个动作应由星巴克完成,但星巴克影响太过优雅,远没有最直接来的最有效。
中国咖啡市场必有一战,老玩家认为未来咖啡市场依旧需要从零售的本质和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来判定出路,而新进者依靠技术创新优势,认为用互联网逻辑和认知,颠覆原来的市场格局必不在话下。
但是真正互为对手这件事还不好说,去年11月星巴克涨价,引来一片质疑之声,在《星巴克饮鸩止渴涨价,打败星巴克的不是咖啡,而是新的空间运营商》一文中就分析了星巴克的对手何在,按照这个逻辑,最终站在瑞幸咖啡对面的选手或许来自另外的频道。
当然,从时下看,竞争依旧免不了,瑞幸咖啡全部采用自营门店,保证了供应链标准的统一,也保证了开店的频率。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星巴克52.3%的门店为自营,47.7%为加盟。在大本营北美,星巴克加盟店占比亦达41.3%。但是,2017年7月,星巴克宣布收购在中国华东地区业务的剩余的50%股权,将中国大陆的所有业务收归直营。此次交易的价格为13亿美元,创下了星巴克历史上的收购价格纪录。显然,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让星巴克必须全力以赴。
喝咖啡是一件性感的事情,但咖啡生意未必如此,有分析认为,不管是星巴克还是瑞幸或者其他品牌都在赌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未来的增量,品途商业评论在《》一文中也阐述过,据测算,2017年,中国咖啡有效消费人口为2.06亿,而到2025年,消费人口为仅为2.29亿,从数据上看,有效消费人口数量的增长并不会直接推动咖啡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未来是否美好尚未可知。
当然,这也是理论数据,仅参考作用,真正的市场与预测终有偏差,咖啡市场的终局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和市场教育,咖啡新零售也依旧是慢生意,需要遵循零售本质和企业治理的双重打磨。
来源: 品途商业评论-虞秋炜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瑞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