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品牌业绩不给力
在一些具有国外“血统”的品牌在国内加速挤占市场份额的同时,本土品牌例如三夫户外、探路者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三夫户外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19.62%,实现扭亏为盈。然而,扭亏主要得益于理财产品收益、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实为-84.94万元,主业连续两年累计亏损逾1733万元。
而探路者则在2018年再次亏损。财报显示,探路者2018财年营收20.05亿元,同比下滑33.91%,亏损扩大到1.82亿元。
2017年以来,探路者就开始遇到麻烦。2017年初公司股票复牌后,探路者在一年时间内经历了两次公司管理层变动以及公司策略调整。尽管2017年底公司创始人王静全面回归,但从2018年后公司的表现来看,王静的回归并没有把探路者带出阴霾。
上述受访专家认为,近年本土户外品牌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随着国内一些品牌与国外户外品牌进一步合作,留给本土户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一些品牌的营销、渠道、供应链都很强大,本土品牌如果不奋起直追,就会面临淘汰。
本土品牌如何突围
本土运动品牌似乎感受到了危机,开始提升竞争力。三夫户外选择与科技公司合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3月30日,三夫户外与瑞士科技时尚运动品牌X-BIONIC达成合作协议。三夫户外作为X-BIONIC中国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将X-BIONIC的科技、专利、品牌、产品和其他资源带到中国。
专家表示,户外用品对于功能性要求很高,本土运动品牌的研发能力确实是短板,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才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他认为,除了加大科研力度,本土户外品牌还要学会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他表示,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户外品牌可以加大力度赞助相关赛事比如骑行、攀岩、滑雪等,让更多专业人士使用产品,扩大知名度;第二,户外用品很看重应用场景,所以相比于线上渠道,本土户外品牌应该重点发力线下渠道,增加大型体验店,在体验店中设置一些简单的户外项目,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产品,提升购物体验。
来源: 中国商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