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麦德龙拥有的也不完全是坏消息,2018年麦德龙中国区业务增长了2%,且麦德龙一直是以盈利的状态在生存的。如果对比当下的一些同行,麦德龙这个老牌零售巨头的确是超出一截的。
但对比七八年前麦德龙中国业务的疯狂增长,现在的麦德龙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况且,能够生存绝不是麦德龙的理想状态,在随时变化的中国零售业,这样的麦德龙也不经打。
麦德龙走到今天这个境地,如果非要揪出一个根本原因,大概是麦德龙越来越不懂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们了。因为这片土地上的消费者和竞争者,甚至比麦德龙变得还要快得多。
近十年的不平路,或许已经让麦德龙看开了。自己既然做不起来,不如干脆就卖掉,或者找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来帮忙,交给他去打理。毕竟自己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但现实最终还是没有给自己好脸色。
目前距离阿里和麦德龙的“绯闻”过去快一个月了,双方都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足见这场跨时代巨头之间的谈判,可能还是存在一些关键的分歧。但阿里这个拥有浓厚2B和2C基因的中国最大零售商的出现,还是让麦德龙看到了一丝转机。
如果阿里愿意倾己之力去帮助麦德龙,或许麦德龙会就此迎来一个快速的爬坡阶段,重新找到当初傲视群雄的感觉,在中国站得更稳。不过,这一切都是美好的想象。对麦德龙来说,卖给阿里,自己退出,可能是一个最接近现实的未来结果。
其实,用过去的种种失意和一个尚未实现的宏愿,去换一笔还算丰厚的资金,麦德龙不亏,就此不用劳心费神远比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舒服多了。
但阿里真的是个好归宿吗?
阿里可能不是麦德龙的救星
论及麦德龙为什么和阿里走的这么近,或许4年前开启的那次深度合作,为今天的收购埋下了伏笔,比起腾讯们,麦德龙显然与阿里更亲。
某种程度上看,阿里比其他对手都要更了解麦德龙,最后不管是牵手阿里,还是委身阿里,麦德龙似乎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
但在收购这件事上,实事求是地说,阿里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归宿。
一方面,阿里过去几年通过买买买已经将大润发、三江、联华超市等纳入麾下。当时,外界对于这样的联合是普遍看好的,认为阿里的赋能整合能够让这些传统基因很重的零售巨头改头换面。
但事实并没有按照这种猜想去走。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财报显示,2018年年度总营收1013亿元,同比2017年下滑了1%;利润总额(经营溢利)为41亿元,同比下滑6.5%;净利润为28亿元,同比下滑6.7%。
阿里对大润发的一年多的改造,说失败还为时尚早,但整合效果没有看出来却也是事实。而且,大润发并非个例,2016年就已经和阿里合作的三江,去年的半年报也是很难看。
大润发、三江和麦德龙有很多相似之处,既然对实体零售商的整合颇显吃力,阿里难道就能让麦德龙一下子翻身,概率并不大。
另一方面,阿里的收购风格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在业内不少人看来其具备较强的控制欲。更为难堪的是,阿里好像被套了一个“魔咒”,其过去收购的不少公司,最后都没有发展起来,要么日渐衰落,要么干脆被边缘化了,比如虾米音乐、天天动听、雅虎中国等。
阿里的这些魔咒会不会在麦德龙身上上演,没有人知道。但一旦上演,麦德龙真的就回不到过去了。不过,若是麦德龙抱有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那这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但话说回来,既然改造大润发们没有取得好的成果,阿里为什么仍然还要接触麦德龙?其实阿里想要拿下麦德龙的原因,或许不仅仅是想要一个新的零售改造标本这么简单,可能还看上了麦德龙的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互联网企业也刮起了一阵买楼风,苏宁、京东等纷纷砸钱买地买楼。
作为一个仓储式门店零售品牌,麦德龙多年来在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自有房产,面积多在一万平米以上,一旦阿里拿下麦德龙,这些仓储将可以为阿里所用,成为其布局供应链的一个筹码。某种程度上看,对阿里来说,麦德龙的地产价值或许比零售价值要更大。
但不管怎样,即便麦德龙最后找到了一个好的买家,即便最后以一个不错的价钱卖给了阿里,麦德龙都不会是从前的那个麦德龙了,一旦不幸成为阿里的储物间或者物流工具,一切重新学习,零售业务的舞台可能也只能看别人演绎了。或者说,如果麦德龙必须要重新开始,而这和现在的麦德龙可能再也无关了。
来源: 铅笔道 刘旷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麦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