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策略是快时尚的救命稻草?
近年来,由于不断崛起的超快时尚和电商的冲击,快时尚在时尚行业的稳固江山变得岌岌可危。快时尚巨头Inditex,H&M等都面临着重重困境。
Inditex2018财年表现不尽如人意。Inditex集团2018年2至10月销售额较2017年同期成长2.64%,为自2008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由于增长持续放缓,Inditex股价下跌逾4%。
为了应对颓势,H&M于2018年底推出了两个新品牌Arkeet和Nyden,希望能够挽救实体店持续低迷的表现,但是,截止2019年第二个月,H&M集团营收增长也仅为1.2%,远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十大快时尚品牌新增门店数较前年下降17%,Newlook,MJstyle,H&M,Forever 21的扩张更是陷入“停滞”状态。
事实上,各大快时尚品牌已经出招,欲挽回颓势。
一方面,包括H&M,Inditex,Gap集团在内的快时尚集团,纷纷寻求与电商或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利用大数据、AR等手段,进行全渠道销售革新和优化,覆盖更多不同的消费者,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另一方面,为了增加产品的设计感和质感,快时尚纷纷与知名艺术家或大牌联名。例如H&M与Moschino联名、优衣库与Kaws联名都曾掀起了一阵抢购狂潮。
不过,选择拆分策略,Gap是快时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选择拆分模式被视为集团剥离颓势品牌,助力处于上升期品牌的策略。VF Corp曾将旗下Vans,The North Face和Timberland拆分。维多利亚的秘密也被投资者要求拆分旗下护理品牌Bath and Body Works和维密,以避免维密的下滑态势影响其他品牌发展。
除了剥离后劲品牌,Gap此举有意靠拢西班牙快时尚巨头Inditex。Inditex集团旗下有包括Zara,Bershka,Pull&Bear,Massimo Dutti等诸多品牌,包括了低端平价线到高端商务线,与Gap集团有异曲同工之妙。
Zara作为Inditex的领军品牌,2018年其销售额几乎占据了Inditex集团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二。Gap拆分其盈利品牌Old Navy此举,是否能让Old Navy成为下一个Zara呢?答案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Inditex集团在众多快时尚集团中绝对属于重资产公司。Inditex集团在欧洲入股、参股或者收购了很多工厂,品牌绝大部分的生产也是在欧洲的自有工厂中实现。
同时,Inditex集团也是目前服装行业中唯一保留物流运输公司的企业。这种重资产的运作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压缩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沟通效率和反应速度。
Zara已经通过持续的投入构建出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是其他服装品牌很难复制其模式的重要原因。
但且不说复制ZARA的成功是Old Navy或者Gap集团面临的一大难题,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实力雄厚的ZARA,也已经在这场快时尚衰退的风波中收到了波及,对于带动Inditex集团销售增长已经显示出疲软的态势,导致Inditex集团销售额增幅减缓。
作为快时尚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Gap集团拆分Old Navy之举到底能否重振集团昔日风采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前有奢侈品头部品牌,后有潮牌、网红产品夹击的快时尚行业而言,此次Gap集团与旗下子品牌及时的断舍离,对其他身陷泥淖的品牌来说是一个教训和积极案例。
然而,拆分只是集团战略重组,积极进取的第一步。纵然拆分品牌能为自身带来更高的估值和融资机会,它可能并不是快时尚集团的长久救命稻草。
Gap集团如何挽救颓势,走得更远,这是所有快时尚品牌都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 门道Fashion
共2 页 上一页 [1] [2] 第1页 第2页
搜索更多: 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