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树立品类标签
在星巴克初进中国时,为了更好的适应于中国的市场,星巴克的店员总是向顾客们提醒其产品与速溶咖啡的区别;星巴克总是将新店开在中高端消费集中的地方,久而久之,顾客对星巴克形成了一种初始印象——中产消费!
对于星巴克来说,中产消费的标签是属于咖啡厅品类的标签,而非星巴克的品牌标签。而品类标签的形成才是人们消费意识觉醒的开始。
3、打造品牌标签
当咖啡成为国人继茶饮后的又一大饮品,当消费者的关注目光从品类标签转向品牌标签,人们对星巴克的关注从“中产消费”转移到星巴克的产品本身,转移到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此时,星巴克才最终成为国人心中的“品牌”,一个已经立于市场的品牌。
从培养消费习惯到突出品类优势,再到树立品牌形象,星巴克中国的历程恰好反映出一个新品类攻占市场,在新品类中打造品牌的过程。
什么样的品类才称得上入局正当时
其实,创造新品类最难的还不是“扶持”一个新品类崛起,而是在“创造”本身。所以,更多餐饮创业者与从业者会选择在存量品类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太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一个趋势性,前瞻性的品类,会让成功事半功倍。
1、缺乏标竿性品牌的品类
虽然关于孟非小面的争议不断,但是孟非小面曾经的火爆依然令很多餐饮人羡慕不已。谈及孟非小面的走红,除了其自带的明星光环外,还有一大原因是孟非小面恰好入局了一个在当时“有品类无品牌”的品类。在餐饮业,这样的品类其实并不鲜见,品类已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却难见几个标竿性的品牌,小面如此,烧烤亦是如此。
烧烤自2005年起便以超过50%的速度迅猛增长,成为近年来餐饮业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同时,烧烤也被认为利润最高的品类之一,是紧跟火锅的又一大“吸金”品类。然而,在烧烤领域并未形成一定的品牌梯队,除了几个近几年新崛起的品牌外,其品牌队伍与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匹配。
2、正处于成长期的品类
2018年被称为新茶饮的“资本年”,动辄上亿的融资额羡煞了其他餐饮人。这背后,是新茶饮从百亿市场到千亿市场的蜕变。短短的三年时间,新茶饮的迅速崛起让现制茶饮从街边的功能性饮品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茶饮店成为年轻人的新社交场所,茶饮成为街拍的必备道具,适用于逛街、工作、家居等各种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喜茶、奈雪的茶、因味茶等一大批茶饮品牌崛起,就连餐饮大鳄也纷纷入局新茶饮,呷哺呷哺的茶米茶,小龙坎的龙小茶等,让新茶饮市场更添实力。
3、有一定细分空间的品类
在品类细分化的趋势下,几乎每一个品类下都可以形成一个品类群。竞争白热化的大品类下可能会有拥有堪称蓝海的细分品类。以日料为例,就曾经打败江浙菜跻身国人喜欢的八大菜系。
2006年至2016年的上海,日料店数量规模悄然扩大的3倍,成为在上海仅次于中餐的第二大餐饮业态。除了菜系本身的味道比较符合国人的口味外,极致单品也成为日料创业的主攻方向,拉面、寿司、天妇罗等等,一个爆品撑起一个店面的情况并不鲜见。
4、符合主流消费概念与趋势的品类
截流购物中心,在外卖盛行、购物中心饱和的背景下,社区餐饮再次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线,并成为一个创业“潜力股”。
迎合社区人群的用餐需求,如同社区食堂般的社区餐厅开始成为年轻人的“第二家庭餐厅”,如养生粥铺、中式快餐等就是在社区餐饮的趋势中迅速成长起来的餐饮品类。
参某说
新餐饮的竞争依然将主要聚焦于“新”,未来的餐饮业必将更多元、更多维,也更个性。
新餐饮的洗牌无处不在,随时发生,餐饮人遭遇的不只有品类下的品牌特色之争,还有品类间的地盘之战,有品类在洗牌中崛起,便有品类在竞争中没落。
餐饮创业,做出正确的选择,瞄准品类,会让创业离成功更近一步!
(来源:餐饮界 大筝)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