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大润发和欧尚母公司、在香港上市的高鑫零售,公布了2018年财务报告。这也是高鑫零售接受阿里入股一个完整财年之后,交出的第一张成绩单,也因此受到格外关注。
不过,外界的目光似乎过多地聚焦于营收、利润等财务指标的短期波动,而忽视了这家公司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战略、业务和组织能力升级,而这恰恰是其长期价值的来源。
比如,2018年,高鑫零售净增加23家门店,员工数量反而下降了4500余人——从2017年的147693名员工,下降到2018年的143143名员工。每家门店减少10人的情况下,大润发的线下团队还肩负着盒马鲜生、盒小马的开店任务,由此可见,过去一年高鑫零售的运营效率的提升。
再比如,484家大润发和欧尚超市全部接入手机淘宝“淘鲜达”,目前的配送上门服务还是免费阶段,每单大约亏损1.5元,未来用户习惯形成后,一旦开始收费,就迅速可以盈利。
按照高鑫零售CEO黄明端的说法,“2018年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元年”,此间一系列的大手笔新零售投入,还将在2019年进一步提速,到2020年才真正迎来“收成期”。
总而言之,新零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曲折的。“今天播种,明天收割”的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在这条前无古人的道路上,不仅要做好长期投入准备,还要具备充分的信心和耐力。
盈利这件事,不能急于求成
高鑫零售在中国大陆拥有484家大卖场,2018年营业收入993.59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水平?
以华润万家为参照。整合了TESCO中国业务等一系列业务,华润万家旗下自营门店目前达到3192家,是高鑫零售6倍,2018年销售额1013亿人民币,几乎与高鑫零售不相上下。
从营业收入看,华润万家是中国“超市老大”,但是从盈利能力上,高鑫零售则技高一筹。
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斥资224亿港元获得高鑫零售36.16%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润发,是部署在大卖场赛道的新零售大军之一。它的战略价值在于,承接阿里巴巴的生态能力,探索一条适用于大卖场行业的新零售道路。
双方的试验田落地到大润发。2018年3月,阿里启动对大润发的数字化改造,截止目前已完成400余家大卖场的初步改造。黄明端原本计划用两年时间做完的工作,被缩短到不足一年。其中包括:后台系统的打通、天猫热门商品的落地、“淘宝心选”的入驻,盒马鲜生悬挂链等“黑科技”的引入,以及淘鲜达提供的流量入口,饿了么与盒马承接的配送服务。
目前,484家大润发和欧尚超市全部接入淘鲜达,消费者通过手机淘宝“淘鲜达”,可以在线购买到13000-15000个sku的生鲜食品与快速消费品,周围三公里内的大润发和欧尚超市接到订单后,由饿了么或盒马的配送团队送货上门,目前一小时配送的准点率已超过99%。
免费配送必然带来不菲的成本。据黄明端透露,一个订单预计亏损1.5元,不过2019年还是将投资4亿在新零售B2C方面,预计到2020年开始收费,每单3元,届时将开始赚钱。
高鑫零售旗下四分之三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三线城市占了45.7%,21.7%的门店位于县级市,7.9%的门店位于乡镇市场。这对于阿里生态战略下沉具有巨大拉动作用。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大润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