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岛到底做错了什么?
一句话总结:前期不筛选,后期不管理。
首先,加盟模式简单粗暴,不筛选加盟商,给钱就能开店。
梳理上岛咖啡的加盟商,内参君惊讶地发现他们有几个共性:有钱、不懂餐饮、女性居多。
相比于其他品类,西餐是一个非常注重场景投入的品类,没有足够的本金,普通餐饮创业者不敢轻易入局。
而上岛这群有足够本金的加盟商大多数带有一些“玩票”性质,认为投入够了,门店可以自动“钱生钱”。他们对招商经理的“交给总部管,你什么都不用操心”这句话深信不疑。
内参君以加盟商的身份联系了一位上岛咖啡姓田的招商经理,问完内参君的投入预算,田经理开始算账:每100平米要投入35万,加上装修、加盟费、商标使用费、购齐桌椅设备,一个店开下来要80万左右。
得知内参君不会选址,这位招商经理还建议把店开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人流大、生意一定好”。并反复强调,“你只要准备好钱,剩下的总部都可以帮你做。”
为了业绩,上岛招商经理会做出各种不负责任的承诺,不懂餐饮的加盟商,正好落入圈套,其招商套路可见一斑。
其次,后期不管理,产品标准化体系几乎为零。
根据老平的反馈,上岛咖啡的管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除了刚开业进货时有督导门店巡查,确保第一批物料完全是从总部进货,后期再也没有来过。
门店不上报问题,总部不会主动询问;门店上报了问题,总部派人来,也解决不了问题。总部进货成本高,加盟商挣不到钱,只能选择替代食材,或增加营收渠道来维持经营。
在加盟商自救的过程中,原本定位“高端商务”的上岛咖啡,延伸出各种场景:中餐厅、快餐厅,桌游厅,麻将棋牌室。
加盟商有了自行采购权,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上岛咖啡的加盟体系已然失控。
其三,在互联网经济冲击的当下,仍然固步自封。
倚老卖老的终局就是被时代抛弃。倚仗品牌过去的知名度,品牌内部始终把精力放在加盟扩张上。品牌形象、产品、门店装修、价格、服务,这些原本应随着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方面,十多年仍维持原样。
在新咖啡品牌、茶饮为争夺消费者激战正酣,比拼用户体验、做互联网营销时,上岛咖啡始终消极应对。线上没有它的身影,线下也饱受诸多诟病,“僵化”是它留给消费者的深刻印象。
最后,内部混乱,丑闻频出,总部却无动于衷。
一上岛内部人士表示,现在的上岛咖啡早已四分五裂,股东各自为政,利用上岛的资源再次创业:迪欧咖啡、两岸咖啡等多个相似度极高的品牌,共同瓜分市场,这无疑是一场可预见后果的内耗。
不仅股东之间“打”,上岛还和消费者“打”。
前些年,上岛咖啡接连爆出因办卡门店关闭,连锁门店储值卡无法消费的新闻。愤怒的消费者,借助舆论力量让事件一再发酵。
面对如此公关危机,上岛在总部官网上的声明却是不痛不痒,没有任何效力,更看不出上岛咖啡“整顿”的决心。几回合下来,上岛咖啡的势能几乎消失殆尽。
深究原因,是放养式加盟埋下的“定时炸弹”,总部对门店缺少监督支持,门店与门店之间相互割裂。
每一方都只想着眼前“小利”,上岛咖啡品牌的持久生命力就无从谈起。虽然靠着市场下沉仍在经营,但上岛咖啡已经摇摇欲坠。
年前,在复盘雕刻时光小败局的文章下,很多读者留言问内参君:上岛咖啡为什么还没死?可见在大家心中,已经给上岛咖啡判了“死刑”。
来源: 猎云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上岛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