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对话苏宁CHO孟祥胜:我们为何要扩招8万人?

  孟祥胜:苏宁有一条始终坚持的原则:讲究文化价值观的统一、融合,事业经理人要有自己的事业目标。第二,个人和企业要形成利益共同体。如果一个干部对企业不认同,那肯定不用;做任何事情始终考虑自己的利益的人也不用。一些企业推崇职业经理人,但从我们的传统来讲是反对的,而且这几年始终没有改变这些原则。

  我们在用人过程中不断分析比较,最后发现培养大学生代价大、周期长,但最后他们在契合用人标准方面肯定是最佳的选择。虽然培养大学生周期长,但他们有后劲,可能第一年什么都不能干,第二年还捅篓子,第三年磕磕绊绊才开始干,越往后越发现他们会不断成长,而且在加速,可以始终跟上苏宁的发展。苏宁变化非常快,没有很强的发展能力一定会落伍。大学生的队伍先天有这种潜质,这也是我们对1200工程的定位——各个团队体系的接班人。

  经济观察报:苏宁如何应对转型的风险?

  孟祥胜:所有零售企业都面临这个时代的两个变化。

  一是消费升级。2008年以后,中国迎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趋势,大量中产阶级、年轻消费者的崛起,给整个消费需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技术变革。互联网给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技术驱动下,零售变革已进入到新阶段。早些年的传统电商是基于PC端的纯线上零售。之后开始强调的O2O,通过在线技术搜集、定位、信息推送等,把一堆手机和线下信息打通形成闭环。2017年开始,线上零售进入新阶段——智慧零售。在智慧零售的模式下,没有线上线下之分,线上不同的APP,线下不同的实体店都是一个个场景,面向不同消费者展示。

  场景可以不同,但在后台,商品、供应链、运作是统一的。智慧零售背景下的核心是来自人、货、场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以及企业内部运作运营过程的智能化,这是互联网对零售从技术层面进行驱动变革的一个趋势。这两种趋势都体现在苏宁的经营和管理中。

  转型的第一步是觉醒,义无反顾投入转型变革的大潮,趋势一定大于优势。当我们面临生存危机时还会犹豫吗?

  苏宁转型一开始就做得很彻底。因为我们做的电器是标准体制,受线上零售模式冲击最早也最大。其次,尽管决心很坚定,但实际做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来自于内部、外部的置疑外人无法想象。这种转型也有代价,我们的规模利益损失达到几十亿到上百亿元。作为上市公司有市值要求,这种压力外人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定力,我们无法承受转型的痛苦和代价。

  有了决心之后还需要学习和创新。零售是操作性很强的行业,转型也一样。企业管理层在运营和架构方面如何做到胆大心细,要求很高。当我们有了足够思想认识的时候,组织的转型需要同步。

  经济观察报:您在苏宁的组织转型中扮演什么角色,挑战在哪里?

  孟祥胜:支持保障。组织和人力资源是推动和支持业务发展的两个车轮。苏宁有一个优秀传统,前面将近二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视体系的管理建设,当我们做这么多创新时会同步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东西是不是昙花一现?如何让新的业务做得更大更持久,并且业务模式和产品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更加领先。后台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这牵扯到和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体系建设和运作机制,还有业务发展相关的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建设。

  相对来说,苏宁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另类和特殊,我们在管理方面投入的重视和资源远比其他企业更多。

  很多互联网企业内部出现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这一方面也是创业型企业在高速增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足够的经验和沉淀告诉我们,发展新业务时,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同步的。

  我们一直强调前后台发展同步,后台优先。苏宁重视物流、服务、系统、组织、人才、文化方面的建设,而不是简单靠前面开一个店。店容易开,但支撑开店需要庞大的物流体系。苏宁做互联网时,前端也在不断创新,但后台始终没有放弃。这就是企业不同理念,带来整个经营发展的不同特点。

  如何让大象跳舞

  经济观察报:苏宁的转型没有任何先例可考,是基于中国土壤上企业转型一个有代表性的实践样本,作为操盘苏宁转型整个后台的管理者,有没有“苏宁管理学”?

  孟祥胜:管理无定式。

  苏宁正处在高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所以在组织建设方面包括人员建设方面,始终是两个基本课题。

  首先,由于在拓展全品类、全渠道、全客群,前台会有大量新增的业务组织。不同业务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用户甚至还有不同的竞争对手。端的组织如何做到专业化和个性化,怎么保证市场的灵活响应,这是我们始终要解决的课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在不断变化,但主线没变。

  第二,现在组织很庞大,怎么让大象跳舞?组织运作要高效。组织建设要服务企业经营,这也不能变。

  我们从2009年转型变革,2013年前是被动摸索,2014年发展的脉络就清楚了。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团队的资源都分散配置,这样就失去资源规模化节约利用的效应。从管理角度来说,规模越大,集中进行运作规模效应、投入产出才会越划算。

  2014年明确新的组织运作模式后,我们开始重塑管理理念。一条准则是:尽管整个苏宁的运作强调体系支撑下的小团队作战,但后台要构建强大的专业化中后台体系来支撑。

  客观来讲,苏宁到现在为止,虽说体量很大,但还是一个创业公司。互联网十年转型中没有看到决胜的成果。2019年开始考虑未来第4个十年的发展,企业外部的运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挑战风险机遇并存。

  管理的发展永无止境,前面几年变革时,我的亲身感受是一年调一次,最多一年调两次,只要有不适应的就必须要调。

  经济观察报:互联网趋势下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您如何看开放式创新下的挑战?

  孟祥胜:创新是企业核心的活力所在,但核心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里。苏宁这么多年做零售,业务模式和很多其它零售企业有很大不同。在现在模式下,苏宁不是简单自己做生意,而是打造的以苏宁为核心的生态圈。

  创新方面,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现在这么多员工,怎么让他们创新。今天,苏宁整个战略、业务模式、布局都基本定型,这时创新发展的职责要不断下沉,下沉到事业部和小团队。

  创新不是一个“点子工程”,从去年到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给各个体系更加明确的创新方向,告诉员工要往哪个方向创新,围绕什么样的目标创新,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开放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结合小团队的合作激活一线,我们通过合伙人机制,把他们从过去简单的打工人员变成小老板,使他们承担一些责任,这是我们每一年根据整个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推出不同计划支持整个组织的计划。

  干部年轻化

  经济观察报:整个苏宁的管理团队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对于35岁-40岁的中年人会不会产生挑战,例如有些大企业提出35岁转岗或者提前退休,您怎么看?

  孟祥胜:我们不可能做得那么简单,但始终坚持干部的年轻化。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年龄划分,还包括整个经营和业务方面不断发展变化时,有些干部产生安逸思想,有些干部按部就班,不再钻研改进创新的意识。怎么办?一方面,有干部提出要求,不断提拔80后的总裁、85后的总经理、90后的经理。

  去年选拔时,我们已经选到85-88年人做大区总经理。不过,我们任用干部绝对不是说胜任就放在这个位置上。我们想的是说,如果今年不能胜任,明年能不能。如果可以,今年就把你放到这个位置上,在岗位上成长。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保持新鲜活力,当然现在企业组织不断扩大,有足够空间容纳这些人员,如果一些老员工跟不上,我们可能会调整岗位,让他们做适合的岗位。但干部不能不思进取,或是能力跟不上、影响企业发展,这样的话企业才能够保持活力。

  (来源: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伊凡 李贝贝)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苏宁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