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免税业务
在计划剥离旅行社业务的同时,公司近几年通过多次外延并购,进一步增强了免税业务的实力。
2017年7月,公司以3,882万收购了日上中国51%股权,后者在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经营出境和进境免税店。
2018年2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以约15.05亿人民币收购日上上海51%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拥有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的免税经营权。
除此之外,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旅游集团与海南国资委在2018年10月签署了股权无偿划转协议,前者将持有海南国资委旗下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51%股权。根据中国国旅公告中的描述,未来中国旅游集团将启动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51%股权注入公司的程序。
通过收购以及新投标,公司免税业务覆盖了机场免税店、三亚免税店以及游轮免税店等多种渠道。根据平安证券研报整理的数据,公司在国内免税行业的市场份额超过了75%(不考虑海免51%股权的注入)。
未来,凭借领先的市场份额,市场预计公司可能会持续受益于国内免税政策的放宽以及出入境游客消费的提升。
面临的主要风险
不过,在享受市场高增长红利的同时,公司也面临着免税牌照放开以及租金成本上升的风险。
我国免税业务实行国家专营管理制度,目前的免税经营主体共有七家,分别是中免、日上免税、海南免税、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有限公司(简称“深免”)、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珠免”)、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简称“中桥免”)以及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简称“中出服”)。其中,公司旗下的中免是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授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专营公司。
如果未来免税经营牌照进一步放开,公司可能会面临竞争加剧的风险。去年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后,市场就曾因担心国家将发放更多免税牌照,导致中国国旅的股价随后两天出现连续大跌。
另一方面,在机场免税店业务中,由于机场方拥有场地垄断优势溢价能力较强,这可能会影响中国国旅的盈利能力。
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免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日上上海于2018年中标的上海虹桥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免税店项目为例,此次合同的履行期限为自2019年开始至2025年年终的7年时间。根据合同约定,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合同期内的保底销售提成总额分别达到了20.71亿和410亿,而两者的综合销售提成比例都是42.5%。最终,机场实收费用将按实际销售提成和保底销售提成两者取高。
这就意味着,未来七年间日上上海将至少支付430.71亿给予这两个机场,平均每年达到了61.53亿。
翻查去年的收购公告,日上上海2016年和2017年1-9月的营收分别为63.3亿和63.35亿,可见要覆盖高额的销售提成成本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
来源: 面包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免税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