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实体书店不再仅仅卖书,“书+”正在成为民营书店转型的集体选择。从这三家书店的经营范围来看,零点书房和“言几又”引入休闲消费区,晓风书屋引入图书周边产业。这样的跨界并非个例。一位书店经营者告诉记者,他的书店去年图书销售与往年基本持平,咖啡休闲消费增长10%,文创产品销售增长40%。杭州市印刷发行协会负责人李大军认为,“这一趋势得益于近年来中央鼓励实体书店多元发展、复合经营的大背景。”
实体书店也在进入高颜值时代。李大军告诉记者,从这一轮复苏来看,高颜值是新开书店最主要的特点。近年来,无论是国有书店还是民营书店,能够成为网友眼中的“网红书店”,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空间设计。比如言几又·IN77店,就是由日本设计师森下悠也操刀,以西湖为主题,整体布局成“西湖倒影”“西湖涟漪”“山脊线”三部分。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多种产业开始进军书店业。去年11月底,独角兽企业“妈妈去哪儿”联合省新华书店集团在三墩开出首家亲子书店。在这里,既有尿不湿等婴童用品,又有育儿书籍等文化用品,还有婴童嬉戏、妈妈产后修复等多重区域。事实上,除了零售业,餐饮业、设计业、汽车销售业等多个领域也纷纷进入实体书店业。
实体书店的变化,不仅仅是引入新业态,更在于主动走出去,通过图书业态为其他行业赋能,打造新型的文化交流空间。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王忠义认为,未来的书店,必定是以用户为中心来研究新需求,以新技术为手段来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图书和文化消费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书店的用户服务力,真正实现把书店融入到人们美好生活中去的发展目标。
书店缺什么
影响再大些 布点再多些
“老板是个90后文艺青年,就是这么爱!”当记者奔波在调研路上时,朋友圈里又传来一家新书店开业的消息。杭州浣纱路上新开了一家吾南书社,店主的“爱”就是将一整面墙的书架给了一套书——《浙江文丛》。这是浙江人文历史的第一部百科全书,仅一期体量就超过500册、1.2亿文字。
“杭州的实体书店越来越有个性了。”李大军认为,无论是离西湖十几步远的晓风书屋新新店,还是能够做烘焙、养绿植的言几又旗舰店,又或是每15天只卖两本书的两本书店,杭州的实体书店呈现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趋势。
“一个良好的城市书业生态圈,需要灌木丛般的国有书店、乔木般的品牌连锁书店、小草般的民营小书店。”李大军说,目前杭州的城市书店网点数、销售额、网点面积、网点人均数、人均购书额等书店指标均位列全国前茅,这是政府扶持政策及全体实体书店经营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对于杭州而言,目前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明显地域性风貌的地标性书店。”李大军认为,这就像方所之于成都、诚品之于苏州、先锋之于南京,它们代表着城市的整体精神文化风貌。李大军最推崇的地标性书店,是位于日本代官山的茑屋书店。除了陈设众多书籍,该店还有音像、文创、咖啡,以及宠物美容、照相机专门店与餐厅等众多设施,甚至还开发出了公园绿地,吸引无数全球书店从业者和游客到此参观。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规划部门。经过数月调研,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杭州市实体书店规划专题研究》指出,“杭州目前缺乏地标性的书店”。调研认为,目前全市书店仍以传统书业和小规模经营为主。以淳安为例,全县40多家书店中,八成以上营业面积低于100平方米,三成营业面积不足20平方米。
对“文化地标”的期待,也写进了省新华书店集团的规划中。近年来,浙江新华投入数亿元,在全国率先实施实体书店提升改造计划,对全省近百个大书城和中心门店进行升级改造,在全省各地打造“一店一景、一店一品、一店一韵”的文化新地标。
记者了解到,杭城书店还存在着布局不合理、与市民的步行生活圈不匹配的问题。从相关部门的调研结果看,八成市民希望从家里出发到书店的慢行出行时间在20分钟以内;九成市民希望书店除售书外,还能增加图书阅览、简餐、沙龙空间、小型影剧院等功能。
“实体书店已被纳入杭州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杭州市规划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杭州市13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方案,鼓励商业中心、中小学校园、轨道交通、特色小镇、城中村改造城市绿地、邻里中心等城市建设项目支持实体书店建设。
书店是“城市之光”,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一座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精神状态。办好办强实体书店,需要政府、出版者、发行商、书店管理者以及读者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李月红) 共2页 上一页 [1] [2] 2018实体书店扩张速度惊人 高颜值吸引顾客明显回流 北京加大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151家店获5000万资金扶持 泉州实体书店新业态:营造公共文化空间 拥抱商业地产 实体书店渐成大商场“标配” 复合型经营模式将是趋势 出版人眼中,实体书店的核心价值在哪儿? 搜索更多: 实体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