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08年,中国的火锅界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一年6月,小肥羊在香港上市。1999开始的小肥羊,在9年的积淀之后,成为中华火锅第一股。
小肥羊上市的第二年,老杜带着他的巴奴来到了郑州。在这之前,他已经在安阳做了8年的火锅。
2009年8月,经七路上巴奴的第一家店开张。它的广告语很简单,也就四个字:本色,本味。
在人生地不熟的郑州,缓慢扎根的前几年,老杜也应该有过人生的至暗时刻。
据说,最难的时候,他甚至都想以几千万把巴奴卖掉。这个事是真是假、数额具体是多少,只有老杜自己知道。
然而就像马化腾最困难的时候,差点把腾讯的股票作抵押一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这事儿幸亏没成交。否则,一切就不是今天的模样了。
2015年开始,仿佛在一夜之间,郑州人忽然发现:巴奴的门头和SLOGAN变了。门头成了朱红和姜黄两色的巴奴毛肚火锅,广告语改为了: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传播学上说,能让消费者记住的,要么是第一,要么是唯一。要么做老大,要么挑战老大。又是3年过去了。巴奴毛肚火锅的SLGAN也改变了两次。从“深入原产地,精选好食材”,到“越懂火锅,越爱毛肚”,巴奴的广告语,一如既往地引发争议。
争议其实是最好的宣传。一边倒的赞美,和一边倒的骂声,都是无趣的事。
巴奴也在这口水和争议声里,店开到了全国,开进了北京,营收做到了十几个亿,进入到中国火锅行业的第一阵营。
有人说巴奴的成功,是产品主义和冷门战略的成功。但巴奴之后,郑州的餐饮,有过不少冷门战略的模仿者。从产品品类筛选到门头的颜色到广告语,都何其相似。
然而结果如何呢?
6
2013年,郑州的火锅江湖,惊现了一匹名为小板凳的黑马。
他的创始人叫杨明超,熟悉的朋友都叫他老杨。
老杨的经历曲折,堪比过山车。正儿八经的郑大中文系毕业,却养过羊,卖过扎啤,做过夜市儿。为了给冬天赋闲在家的员工找活儿干,开了火锅店。
这店跟其他的火锅店看起来都不太一样。勾缝的红砖墙、简欧的枝形水晶灯,厚实的木头桌凳,处处清葱的绿植……它不是完全的西式也并非完全的中式,像咖啡屋像酒吧像西餐厅,却独独不像是火锅店。
这样的地方很快吸引了年轻人的喜欢。从普罗旺斯的第一家店,小板凳很快在郑州成了现象级的热门事件。
两年的时间,老杨在全国开了100多家店,跑得够快。但因为商标无法注册,模仿的就有一千多家。食客在别家吃了火锅拉了肚子,自然会说:“小板凳真是坑人。”
还有一点,因为发展过快,小板凳连锁化的管理无疑是有欠缺的。规模化的火锅食材和底料,因为没有自己的中央工厂,稳定性也时高时低。
总之,小板凳的品牌很快就倒了,仿佛在一夜之间,老杨的店呼啦啦都没了。
2015年,老杨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带着心腹团队远走他乡。
他在成都待了两年。从中央底料工厂开始,做小小河边鱼黄辣丁火锅、做花库串串、到后来服务B端加社区居民的锅圈食汇。
中央工厂保证了产品稳定,稳定的产品促进了加盟,加盟的几百家店面又反哺中央工厂,使得他与上游的原料企业有了更大的议价权。
2018年的春节,老杨召开加盟商和供货商大会。上千人的会场上,老杨哭得泣不成声。那一年,他的锅圈食汇卖了4个多亿。
今年的春节前,老杨邀请几个朋友吃饭。酒过三巡,有朋友问他18年咋样?他淡淡一笑:也就翻了一番,八九个吧。
很多事情,外人无权评判。我们只是敬佩那些跌到人生谷底还能反弹上来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强者。
7
30年的时间,好像也就这么过来了。
在餐饮竞争无比激烈的这座中原之城,灿烂过的火锅品牌,当然还有很多。
我记得2015年进入郑州的东来顺,在北京那么有名的火锅品牌,在郑州却一直不温不火。
我还记得2048香辣虾,从红火到坍塌,好像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它的创始人张枭也是远走重庆,卧薪尝胆一年多后,开了以金汤为底的0371澳门豆捞。
说到香辣虾,想起了同为香辣的牛蛙爱上虾。你无法想象,它竟然坚持了10年,且还活得可以。
还有那么多不断涌进来的外来品牌。
比如上过央视舌尖2纪录片的晓宇;比如成都知名的网红品牌小龙坎、大龙燚、马路边边;比如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老北京风味的额尔敦等等,多到你根本数不过来。
还有那么多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食材。比如酸菜鱼、比如肚包鸡,比如花胶鸡,好像突然的,就成了一个新的风口。
时间永恒流淌。一菜成席的郑州火锅30年,就像时间之水上起伏不定的舞台。
有时候你是台上的主角,有时候是台下的观众。有时候你笑笑别人,有时候别人笑笑你。其实都没什么。
(来源:好食记 素素)
共2页 上一页 [1] [2]
是不是常州外卖火锅首选,光这一点就足以证明
这家常州人首选的火锅外卖品牌,是靠什么获得了这么高的复购率?
2019年1月14日,竟然出现了让明星火锅辣府心服口服的对手?
火锅也能外卖?常州市这家美团火锅外卖销量No.1的品牌,到底做了些什么?
冷空气催旺“火锅菜” 部分蔬菜价格大涨每斤破6元
搜索更多: 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