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各行各业都在喊着资本寒冬,但茶饮行业竞争却是热火朝天。与此同时,小肥羊、小龙坎、巴奴等头部腰部餐企纷纷入局茶饮赛道,使得本身就很热闹的茶饮赛道显得更为火爆。而“餐+饮”的CP组合形式,一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据欧睿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茶饮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56.26亿元,随着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数字也将影响到新式茶饮的消费上。咖啡及其他饮品(包括新式茶饮)的销售额在稳步上升,预计在2021年达到1400亿元以上,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9.8%,其中其他饮品销售额达780亿元。
喜茶CMO肖淑琴曾在采访中表示,喜茶一线城市门店每天可以售卖2000-3000杯,全国月均营收已突破1亿元。而面对新式茶饮的潜在几百亿市场规模,可盈利空间还是巨大的。引得头部腰部餐企纷纷布局茶饮。
早已存在的CP组合
事实上,早在2015年-2016年,就有不少餐企涉足茶饮行业,实现经营的多样化。英敏特Mintel公司出具的消费者外出就餐报告指出,15%-20%的饮品销售额能为整个餐厅贡献50%的利润。有报道指出,业内餐饮人曾透露,餐饮店内的饮品综合利润将近可以占到餐厅总利润的30%。餐饮老板怎可放弃这块蛋糕?
小南国:
1987年小南国诞生在上海,主打中高端顾客,提供上海特色美食,旗下涉及中餐、西餐、休闲餐饮、饮品等多种业态,经营与投资上海小南国、南小馆、慧公馆、ORENO、Wolfgang Puck、DOUTOR、米芝莲等众多知名餐饮品牌。2014年,小南国集团与第三方人士合作成立奶茶铺品牌“米之莲”,在当年年底,米之莲为公司带来将近650万元收入。这也是小南国在2014年结束亏损状态,实现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呷哺呷哺:
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子品牌湊湊,这是一个将新茶饮概念加入到火锅运营中的餐饮品牌,开启“火锅+茶”的餐饮模式。并且湊湊用茶饮弥补了火锅下午三四点的营收空缺。经过两年的发展,茶饮部分占据湊湊营收的20%,茶饮外卖则占据40%左右。这也就加深了呷哺呷哺创始人对茶饮的重视。
吉野家:
吉野家曾试图经营茶饮品牌茶町叮,但发展的并不好。随后吉野家换了一种形式,采取不断推出新的饮料和售卖下午茶的形式,进行销售。2017年底,吉野家推出冬日热饮,百香青柠苦荞茶、红柚玫瑰乌龙茶等鲜果茶饮,短时间的新品热饮推荐,一时间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但吉野家并未在茶饮上深度发力,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只能说吉野家通过店内增设自制饮品这一动作,来丰富店内的品类,搭配主营餐进行销售。
可以看到,很多餐企早已对“餐+饮”的模式进行涉足、探索,并且如果做得好,饮品这一块也确实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营业增长。但各家对于饮品的重视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包括2018年,很多餐企虽然都拓展饮品,但重视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被放大了的CP组合
随着2017、2018年茶饮市场的备受瞩目,逐步成为消费者的高频需求,也吸引了更多餐饮企业的关注。据艾瑞咨询2018中国新餐饮消费大数据显示,在新餐饮时代,80、90后新中产群体是餐饮消费的主力军,对餐饮消费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餐企做出更多不一样的改变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餐饮企业在饮品上寻求创新也是一种出路。而在餐企涉足“饮”的情况,也让茶饮行业更加受到关注。
旺顺阁:
2018年7月,旺顺阁代理台湾珍珠奶茶品牌“嚮茶”,并且旺顺阁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现在门店内试水,等到模式成熟后将会单独开设门店。但其实目前旺顺阁的主要战略并不是在饮品这一块,而是在其本身的店面扩张。旺顺阁创始人张雅青在公开演讲提到,从1999年~2016年,新开18家店,2017年新开15家,2018年新开25家店。相当于两年时间开出40家店,是很有挑战性的。
小龙坎:
2018年8月,小龙坎入局饮品界,开起了自己的茶饮店“龙小茶”。据了解,龙小茶的特色是“中茶西做”,包含奶茶、乳酸菌、鲜果茶等多个品类,门店独立经营,主要是为了利用火锅高峰消费时段后的闲置时段,补充品牌的全时段经营策略。 共2页 [1] [2] 下一页 茶饮品牌估值几十亿 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 茶饮店未来几年增长率只有3% “喜茶”们路在何方 喜茶推出mini版 “变小”会成为新茶饮的潮流吗? 印度也有“瑞幸咖啡” 中产消费升级催生茶饮新零售 喜茶变小 传递出了茶饮界的集体焦虑 搜索更多: 茶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