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反而上升。因为即使经济变坏,消费者高端消费的意愿也不会减少,他们会买资金占用少的商品。名牌口红正好能满足大部分人这方面的消费意愿。
在中国整体居民消费意愿变慢的大环境中,化妆品消费是近两年来少有保持增长的细分品类。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和2018年前11个月的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3.5%和10.5%,都超过了社会消费品总额10.3%和9.1%的增速。这甚至都带动了日本化妆品出口额连续六年创新高。
欧睿国际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高端化妆品占比从27%提升到2017 年的34%,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1.6%。进口化妆品占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已经从 2008年的7%提升到目前的25%。
这也驱动国际品牌主导中国化妆品市场。2017年前十大化妆品公司基本是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品牌,高端市场无一家中国品牌,大众化妆品品类则有上海上美、百雀羚、伽蓝集团、上海家化这四家。
跟奢侈品牌服饰销量基本未受中国宏观经济疲软影响类似,欧莱雅、资生堂、雅诗兰黛等品牌中国区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比如欧莱雅2018年三季度全球收入增长6.16%、亚太区增长26.24%。LG生活健康全球收入增速10.6%、中国区增速21.61%。
还有一个共存的现象是,2018年下半年之后,人们化妆品消费支出的增速在大幅放缓。这可能也促使一些高端品牌下沉渠道。比如联合利华2018年10月进军微商,它推出了“夏士莲雪花系列”产品,通过微商、化妆品店或日化产品集合店渠道销售。
低线城市的美妆市场被认为有巨大潜力。据银联和京东的《2017年消费升级大数据报告》,三四线城市去年消费增速达58%,高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以前被本土品牌如珀莱雅、韩后、韩束等占据的低线市场吸引了不少外资品牌。除了比较早开始下沉的资生堂和欧莱雅,高丝的中高端品牌澳尔滨也在2015年前后进入三四线城市的化妆品店。强生旗下的护肤品如城野医生、Aveeno、露得清等也从2018年7月起下沉至这些门店。
除了化妆品在经济下滑的变化,还有中国打击代购、海外品牌更多进中国、开始迎合各种更直接的销售渠道,而不像之前只开在商场一楼,跟着购物中心一起没落。
(来源:好奇心日报 龚方毅)
搜索更多: 化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