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一直不愿意管理公司的李宁终于决定站出来拯救公司。
李宁回归后,将公司口号由“让改变发生”改回“一切皆有可能”,确立“提供李宁品牌体验价值”的目标,公司由体育装备提供商转型为“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开通微博,与消费和密切互动,加强了用户黏性;重启多品牌战略,获得Danskin在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推出自营品牌李宁YOUNG,并与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
李宁的回归,并不代表他在管理公司上的手段比金珍君高明,而是一次对全公司士气的提升,管理层都认可和信服李宁,愿意积极寻求改变和突破。另一方面,李宁在体育圈有雄厚的资源,对体育产品也有自己的见解。
很快,李宁就确立了以产品、渠道、零售运营能力为三大支柱,辅以多维度的营销策略,致力于提供与数字化结合的李宁体验式价值。同时优化渠道结构、提升渠道效率。比如把店面分为综合店和品类点,根据不同品类,提供灵活的消费体验;加强对重点经销商的管理,准确把握它们的信息反馈,为其它经销商作参考;以及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让电商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在一系列改革下,李宁产品的周转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从2015年的104天缩短到2017年的79天,营收账款周转天数从69天缩短到51天,电商收入的占比也在2017年达到了19.31%。
2016年3月,李宁公司宣布了2015年全年业绩:全年收入70.89亿元,较2014年增长17%,实现净利润1400万元。也就是说,在李宁的带领下,公司终于扭亏为盈,尽管1400万的盈利相比于安踏的20.4亿元,相差了145倍,但仍是李宁公司的重大利好。
在财报发布会上,李宁一再强调,产品、渠道、运营能力的提升,是扭亏为盈的关键。而这也是李宁近几年的变革计划中,最主要的方向。
此后,李宁又通过打造“韦德之道”“悟道”系列产品,探索一条爆款的路子。前者连续推出爆款球鞋,韦德之道6代和7代更是出现了一鞋难求的盛况;后者则以潮鞋的形式,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圈里流行起来。
2018年2月,李宁亮相纽约时装周,模特们身穿带有“中国李宁”字样的服装出现在T台上。一时之间,“中国李宁”成为了国内的潮牌,很多人认为,无论是主题还是设计,中国李宁都将中国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CBNData发布的《90后、95后线上消费大数据洞察》显示,年轻人衣品方面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原创设计师的作品,而“原创”是如今中国李宁的品牌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让他成为当下年轻消费者关注焦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8月,李宁成功与CBA续约装备赞助合同,但是却没有公布具体的时间和金额,据业务内人透露,这份合同很可能是5年10亿元。
在上一个5年,李宁以5年20亿才拿下CBA的装备赞助。让人疑惑的是,如今CBA联赛越来越规范,李宁也开始盈利了,钱却少了。
实际上,那份5年20亿的合同正是金珍君签署的,他当时错误地认为安踏必定来抢这份赞助,因此直接开出了一笔CBA无法拒绝的价格。安踏被吓跑了,转身去抢了2012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赞助合同,其中就包括让李宁失意的国家体操队。
当李宁和姚明两位体育届的传奇人物坐在签约席上时,体育商业回归了冷静,Business又不仅仅是Business。
李宁:我还没有成功
2018年3月,李宁公司发布了2017年业绩公告:全年收入88.74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上升56%只5.15亿元。
在稍早之前,安踏发布了自己的2017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166.9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为30.88亿元。
自从2011年被安踏反超以后,李宁与安踏的差距就越拉越大。同样是借着奥运热潮发力,为何安踏走得如此顺利?
1,定位
2008年后,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飞速增长,当时估算,未来八年能翻十倍。在李宁以组合拳形式进击的同时,安踏深知自己在一二线城市无法与一线品牌竞争,转身进入二线城市以下市场,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安踏的Slogan也经历了从“我选择,我喜欢”到“永不止步”的变更,是因为它希望传导体育精神,开始打造一个真正的体育品牌。
于是,安踏有了与中国奥委会合作的机会,而当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身穿安踏服装出现在赛场的时候,在消费者看来,这是市场对安踏品牌和品质的认可,因此它牢牢控制了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2,多线发展
当市场稳固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安踏也拉开了收购的大幕。2009年,收购拥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在中国的业务,以此为契机,切中一部分高端消费市场,而安踏依然坚定地满足大众消费者。
并开始根据人群和功能细分产品,比如推出安踏儿童、安踏篮球等等。
3,产品创新
2005年,安踏与CBA签署了7年的装备赞助合同,想要打造篮球项目的影响力,但是球员们却集体抗议,他们认为安踏篮球鞋不够专业,对脚踝等部位的保护也做得不到位。
丁世忠深受刺激,他作出决定,以“创新”为唯一的产品战略,必须做出优质的产品。随后,耗子3000万元简历国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研发高科技球鞋。
随着产品的进步,安踏球鞋陆续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球员脚上。2015年,安踏与NBA勇士队球员汤普森签约,安踏篮球鞋正式进入世界最顶级的篮球联赛的赛场。
2016年后,安踏还针对跑步鞋、户外装备,研发了弹力胶、能量环、远红外保暖等技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推出了球鞋定制产品。
李宁在营收和利润上全面落后于安踏已是事实,外界似乎都期待看到李宁对安踏的追赶。但是李宁本人似乎并不急于与对手竞争。
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反思了2010年的换标事件,“那时的产品没把青春活力表现出来,大家可能不太认可。8年前中国人的收入也达不到现在的水平,当时的消费主流还是60后70后,今天的消费主流是90后、00后。”
现在他想得很明白,运动产品永远是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因此李宁要一直面向年轻人,“今天的年轻人对中国和外国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他们生下来就接触过很多美国的产品、韩剧或日本的美食。所以只要中国能做出有意思的产品,他们没有任何障碍就能接受。”
跟大多数CEO不同,李宁始终把自己和公司分离得很清晰。在退居幕后的日子里,他不喜欢插手决策;2015年回归后,虽然坐在CEO的位子上,但李宁始终是一个纯粹的体育人而非商人。“做运动跟中国文化时尚跟体育的结合,这个我参与,至于怎么结合我不参与。因为有专业团队、设计师团队、销售人员和市场人员,他们比我更专业,这就是现代公司。”
2008年,想超越耐克的阿迪反而被李宁超越;此后,想再次超越的李宁反而被安踏超越……在商业的剧本里,这是司空见惯的情结。但是当李宁接手公司后,似乎“超越”“竞争”的情绪被冲淡了很多。就像运动员在登场前经常说的一样:不去想太多,做好每一个攻防和动作,结果自然会好的。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李宁表示,未来要把李宁品牌经营成为中国体育品牌的代表,成为亚洲最有竞争力的体育品牌,至于能不能走到是另外一回事。我自己的未来则是把我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的憧憬贡献到社会发展中。当运动员时可以作为运动员来争夺冠军,现在如何把体育商业融入到社会发展当中,通过体育来创造人生价值,这是我的目标。
从奥运冠军到公司CEO,李宁无疑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但是他回顾过往后,淡定地说道,“我现在还没成功,还在路上”。
来源: 我有嘉宾-刘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李宁走向复苏?图示看懂李宁公司的重新崛起
李宁三季度增长环比提速 同店销售增速重回10%-20%低段
安踏、李宁等三季度业绩继续增长 行业“规模效应”明显
安踏、李宁股价双双大幅下跌 加剧市场对体育股的担忧
从亏损30亿到半年盈利2亿 李宁如何做到?
搜索更多: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