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百货:以“化妆品”为中流砥柱,逐步翻新升级各品类区域
驻扎北京西单商圈近20年的汉光百货如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日均客流量是2、3万,比以往下滑了20%左右。”汉光百货总经理浦嘉嘉向《新零售百科》表示。
“因为现在的客流大部分都集中在社区型的购物中心了。” 浦嘉嘉分析了客流减少的原因,“人口外迁,城市商圈去中心化已成定局。”
面对这项难题,汉光百货找到了应对措施。从2015年开始,汉光百货开始逐步对每层楼进行翻新升级。“2015年,调整了二层女鞋卖场。我们算是全国第一个做中区统装造型的,边店也保持一些有特色的。” 浦嘉嘉介绍,“做中区统装是为了视觉通透,显得非常开阔,让人一眼就觉得牌子特别丰富。后来大家都在学我们中区的风格。”
调整后女鞋卖场的销售额取得了全国数一数二的业绩,“很少有商场像我们这样女鞋还能做到千万店的,我们的百丽、思加图、爱步、73小时、UGG这些都是千万店。”
2016年,汉光百货调整了一层的化妆品区,现在化妆品区的面积有3000多平。“以前没有这么大,只是现在的一半左右。后来我们觉得化妆品是未来几年的趋势,所以就把化妆品的面积释放了。”
2017年,汉光百货的化妆品品类以60多个品牌创下超过8.8亿的销售额,登顶百货化妆品销售全国第一宝座。“化妆品在汉光百货整体的销售额中占了三分之一。” 浦嘉嘉说在调整前这个数字是五分之一。
汉光的化妆品能做到全国第一,除了品牌全带来的集合效应,“还有我们的客人信息维护,也就是CRM做得比较好。” 浦嘉嘉介绍,“汉光百货开辟了美容坊,邀约会员体验1对1服务,客人用一种化妆品可能三个月后会想复购,我们就会邀约客人再回来。”
2018年下半年,汉光百货加深了与美妆品牌之间的合作,将一些独家、限量的活动和服务放在商场中。“例如兰蔻的无人售卖机,客人扫码进入汉光的微信购物平台上,然后机器直接出东西,这也是品牌和商场之间互相导流。” 浦嘉嘉说,“现在汉光百货的微信平台已经有100多万粉丝了。”
化妆品的优异成绩为汉光百货带来了良性循环的优势,浦嘉嘉表示“你做得越好,品牌方有了新的牌子之后就越愿意跟你合作。像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集团每年都会有新牌子,他们都会先跟我们说新牌子能不能在汉光有位置这样。”
2018年,汉光百货调整了9层的餐饮区。“曾经我们的九层全部都是库房,今年改造出来的美食汇,目前有十多家,比如花家怡园旗下的花鸭鸭,还有越打星这类都是满足一些随便吃一口的客人需求的,客单价都在30—50之间。楼下8层是在100、200块的客单价,比如杨记兴臭鳜鱼这样的。”
在工作日的下午,汉光美食汇的座位区有很多人在用餐,旁边还有一家正在装修的呷哺呷哺火锅。浦嘉嘉介绍,“12月底呷哺会开业,他们要做一个新型比较高大上的店,特别不像传统呷哺的店。”
除了对各个品类区域的升级,汉光百货还做了一些自营项目。“因为我们也想给客人提供一些不一样的选择,打造差异化。” 浦嘉嘉介绍,汉光百货推出“杂货集合店”与“咖啡厅”等项目,涉足文创、母婴、轻餐等多个领域。
根据业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汉光百货2017年度销售业绩28.8亿元,在全国单体百货中排第14名,同比增长19%左右。
传统购物中心和百货在市场的洗礼和消费习惯改变中进行积极调改还是固步自封,西单大悦城和汉光百货已经给出了答案。
(来源:新零售百科 作者:李畅、李亚男) 共2页 上一页 [1] [2] 美邦败走西单商圈换血自救 撤店遗留劳务纠纷 北京西单商圈谋求转型发展 老零售展现品牌新活力 北京西单商圈重启线上平台打造e商圈 北京西单商圈现状:统一定位的喜与忧 揭秘西单商圈如何将1万消费者变6万客流 搜索更多: 西单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