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的刘奶奶曾经挑着扁担卖水果,收的是票证;她的儿子——64岁的刘晓兵是大润发超市的第一批分店总经理,就职于南京、扬州等地,他丰富着货架,让消费者选购;如今,刘晓兵的儿子——34岁的刘亚在上海工作,是新零售代表“淘鲜达和盒小马”的资深专员,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成了消费的新业态。三代“卖货郎”,卖出哪些大不同?通过他们的视角,一起来看消费市场的时代变迁吧。
看品类:从一个村,到一个城,再到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刘奶奶在江苏扬州。她将村里的水果采集批发,送到位于上海、南京等地的小卖部。村里每人几百斤,一般是苹果、梨子、桃子居多,夏天还有西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零售行业面向外资的大门逐步敞开,外资超市企业进入中国,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刘晓兵1999年加入了大润发,他回忆,那会儿采购生鲜产品的最远距离,是离门店200公里的蔬菜产地。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他们将蔬菜摘好分类,做成净菜。2003年左右,超市引进了来自挪威的三文鱼,“我们把鱼切得像豆腐丁那么小,放在盘子里请顾客品尝,那真是花了血本啊。”一家门店一天销售了两条三文鱼,把大家都激动坏了。
而如今,刘亚在上海卖着非洲的刺角瓜、南美的雪莲果、泰国的罗望子、马来西亚的南阳红香蕉,线上线下产品来自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手机轻点即刻送达。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进口食品142.9万批、5348.1万吨、58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9%、36.5%和25%。近5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5.7%。
看服务:从一根扁担,到一个货架,再到一个大数据系统
靠着一根扁担的脚力,刘奶奶把水果卖到了村外。
而到了刘晓兵这里,想要赢取消费者的青睐,“品质”成了关键词。每天他7点就到达门店,去生鲜的摊位溜达一圈,看看油条面包的品相、查查商品库存的数量;货架按照品类整齐摆好,让消费者能第一时间找到商品;快到开店门时,他还走到门口的排队区,和消费者问声好,做个满意度调查。那时候,每逢烤鸡促销,他都要提前和柜台确认好标签是否已更改,库存是否足够。
在刘亚看来,“线上线下怎么融合”最重要。每天到店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数据:根据数据库里商品进销存的变化精准进货和库调,遇到促销,在后台一键设置,所有的电子价签就全部更新。 共2页 [1] [2] 下一页 商务部:后期消费市场将持续稳定发展 天津国庆消费市场旺 22家购物中心销售增1成 猫经济追赶狗经济 中国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将达1708亿 消费升级or降级?价格仍旧驱动消费市场增长 研究者称:消费市场正经历一场明显变革 搜索更多: 消费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