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缩短工艺链
化厨师为厨工
我国菜系庞大,技术复杂多样。炒、爆、熘、炸、烹、煎、贴、烧、焖、炖、蒸、氽、煮、烩、炝、腌、拌、烤、卤、冻、拔丝,蜜汁,熏,卷。
除了炒、爆等需要人工精控火候以外,其余蒸、煮、煎、炸等其实是可以通过改良工艺,简化操作流程,实现保证口味的前提下完成标准化。
餐饮企业可通过品牌策略出发调整自身的菜单结构,改变后厨的工艺链长度,降低难度,从而减少后厨人员成本。
2、激活供应链
用中央厨房驱动好食材
决定一道菜的口味,原料和厨艺是关键,前面降低厨艺,后面势必选好原料,一高一低,保持菜品口味。
而通过中央厨房或者集中加工,把原材料根据菜品要求,加工好形状、大小、份量,厨师根据操作手册完成出品。
3、科学降低成本
一直在改进,没有终点
利用科学的方法或技术设备,帮助企业完成标准化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西贝收台很有特色,一桌一个台布,服务员收台又快又简单——把残渣叠进台布,丢进回收桶。
海底捞每次收台的流程和动作是一样的,其快速收台成了一道风景。
湖南食在不一样,早些年就已经完成客户自助点餐、结账等事项,轻松降低服务员工作量,实现一人看多张台的佳绩。这些年,技术仍在更新。
餐链智能电子秤,打通餐饮供应链最后一环节,利用拍照、称重提取数据等方式,完成后厨收货的标准化操作,进一步降低餐厅员工工作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京东X未来餐厅,从点餐、配菜、炒菜、传菜到用餐、结算,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后台贯穿餐厅运营全过程。
当然,新出来的科学方法或者产品,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没有iPhone 4S怎么才有XS呢?餐饮老板一定要持续关注外界最新的动态,不能自己在家闭门造车。
题外话
中餐最大的魅力在于“炒”,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食材要翻几下、多久能熟、调料是否入味,确实很难标准化——但这是我们站在2018年看待问题。
假设再过10年、20年、50年,这项技术能否被攻克?让机器炒出跟厨师一模一样的味道这个技术,会比把人类送上太空还要难吗?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脱胎于军事管理。在军队,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有明确的标准化。前厅后厨再难管,会比让人冒着枪林弹雨往前冲还难吗?
我们眼看着远方,也要注意脚下的路。当下中餐企业一定是在标准化+手工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先生存、再发展,剩下的,就看那句老话:打虎自有后来人。
(来源:众郝餐饮研究院 胡茵煐)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中餐标准化便当品牌熙香完成1.2亿元B轮融资 美国食品配送商合丰在纳斯达克上市:中餐配送起家 海底捞9月中旬上市:中餐NO.1距离千亿市值有多远? 伦敦唐人街百余中餐馆罢工抗“侵犯性、歧视性”执法 《中餐厅》第二季:让“慢综艺”为你的快节奏背锅 搜索更多: 中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