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全时便利店内,零食区、酸奶区等多个货架层几近空置。中新经纬 闫淑鑫 摄
便利店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店内商品之所以这么少,主要是因为刚盘点过。至于何时能补全商品,该工作人员称“说不好”。据媒体报道,由于账款未结等问题,一些供应商已停止为全时便利店供货。
值得一提的是,全时便利店方面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否认“出售传闻”,并称公司运转正常。
艰难生存背后:成本高企、盈利不易
有人说,便利店从来都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数据显示,7-11、全家等便利店行业头部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甚至都达不到3%。
“便利店行业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太高了,盈利能力比较低,国内的大多数便利店都不怎么挣钱。”一位便利店行业的从业者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租金和人工,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也提到,便利店是一种运营成本极高的零售业态。
“便利店看似经营简单,实际上这一行业成本控制的难度要远高于其他零售业态。如果企业内部成本管控失效、供应量管理不完善,加之产品品牌购买频率低、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脚步,便利店想要盈利是非常困难的。”赵萍表示。
赵萍指出,便利店的发展对于资金链的要求比较高,一旦资金链过于紧张,盈利能力又跟不上资金面需求,很容易出现大规模关店的情况。
此外,饮品观察人士马磊认为,部分便利店品牌不顾自身情况盲目扩张,也是导致其处境尴尬一个重要原因。
以全时便利店为例,2017年底,全时便利店曾启动“百城百万”计划,即投资百亿元,五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目前,全时便利店在北京拥有400家直营店,全国门店数达800家。
“便利店的扩张程度与区域购买力、市场容量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关,部分便利店品牌在不具备高水平管理及资源整合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扩张甚至在市场饱和状态下恶性竞争,导致自身也是惨淡生存。”马磊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称。
赵萍也认为,可靠的资金来源以及精准选址是便利店品牌大规模扩张需要满足的条件。“精准的选址才能保证新店的成活率,降低投资风险,较早进入回报期。加之资金充足、来源可靠,才能形成资金上的良性循环。”赵萍如是说。
(来源:中新经纬 闫淑鑫) 共2页 上一页 [1] [2] 原邻家便利店CEO担任物美新便利店品牌公司经理 7-11便利店全球开店67167家 大陆2783家 7-Eleven便利店入华为何“水土不服”? 万福客进口食品加盟便利店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创新,从挤压式增长转向创新式增长 物美将推另一个便利店品牌 门店资源来自原邻家便利店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