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儿童餐,有不少餐饮老板觉得“运营流程过于复杂!定位太过细分,市场蛋糕过小!翻台率低,不赚钱!”;但另一方面,麦当劳、肯德基、西贝、老乡鸡等国内外大牌又争相推出了自己的儿童餐。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迥然相异的做法?大牌争做儿童餐的背后逻辑是什么?今天,内参君为你带来关于儿童餐的思考。
拒绝接待儿童的德国餐厅
先来讲个故事。
前不久,德国吕根岛的宾兹小镇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因为受不了“熊孩子们”在餐厅嬉笑打闹和不守规矩,在一群孩子损坏了餐厅的陈列货物,并且破坏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董照片墙。
“Oma‘s Küche”(奶奶的厨房)餐厅的老板鲁道夫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每天下午5点之后,餐厅拒不接待14岁以下的孩子,即使是父母带着的都不行。
让餐厅老板没想到的是,他的决定立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德国反歧视办公室称,此行为“存在法律问题”。
许多家长也加入到反对的行列,抗议此项歧视儿童的行为。最终,餐厅的生意也有可能遭受严重影响。
事实上,像鲁道夫这样“倒霉”的老板不是少数。
内参君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多位餐饮老板反映“儿童不便于管理、影响其他顾客就餐体验、翻台率低不赚钱、儿童餐对生产工艺和流程的要求较高、食品安全风险大”,儿童餐似乎成了一块鸡肋。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转型儿童披萨获得新生
我们再来看另一则故事。
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邹圳超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品牌——小鲸匹萨。
刚在通州万达广场开出第一家店,邹圳超就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通州万达广场内餐饮品牌林立,楼上有巴贝拉,楼下有必胜客,旁边还有达美乐,全都是一线披萨大牌,邹圳超的新品牌根本没有优势。
一个偶然的机会,邹圳超的把玩偶和公仔落在了店里。一群小朋友被可爱的玩偶吸引,便选择了在小鲸披萨内就餐。
这件事给了她灵感。既然在白领市场做不过那些大品牌的匹萨店,不如差异化竞争做儿童市场。
此后,小鲸匹萨转型为“宝宝都能吃的天然匹萨”,专注于儿童市场。
让邹圳超没想到的是,因为专注儿童披萨,不少宝妈抛弃了大品牌,转而选择了小鲸披萨。
据她统计,如今餐厅内的顾客儿童占60%,一同前来就餐的成人占比达到40%。
邹圳超向内参君透露,转型后的小鲸披萨,80平的店面,日均营业额达1.5万,平效远高于普通披萨餐厅。
不只是小鲸披萨,内参君发现,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下,“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宝贝经济”似乎成了唯一逆势增长的板块。
全国各地的商场,唯一能与餐饮业态引流效果相匹敌的,只有儿童业态。
因此,“儿童+餐饮”的复合引流模式自然受到了追捧。前不久,亲子餐厅“Twinkle耀童”获1600万天使轮融资就是一例证明。
大牌争做儿童餐背后的逻辑
内参君走访北京各大商圈后发现,西贝、云海肴、望湘园、船歌鱼水饺等多家餐饮品牌均推出了儿童餐服务,甚至不乏各种专门定位儿童的亲子餐厅。
价格上,这几家品牌的儿童套餐也较为亲民,从18元~39元不等(要知道这是北京的一类商圈),毛利率并不高。有人甚至说,如果考虑到各项成本,“儿童餐不赚钱”。
为什么“不赚钱”也要推儿童餐?
通过儿童餐吸引成人就餐
其实,大牌推儿童餐很多并不仅仅是为了瞄准儿童市场。
大多数品牌的做法,都可以用子母弹原理来解释。即通过瞄准A(儿童)这样一个原点的人群,吸引B(家长)甚至C(整个家庭)这些大的相关客群,打出子母弹。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这是西贝推出儿童餐后打出的广告语,子母弹原理在西贝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西贝儿童餐项目负责人告诉内参君,目前西贝的客群有45%都是家庭消费。尤其到了周末的时候,这个占比会更多,基本都是家庭以家庭为主。
当许多餐饮品牌并没有推出专门的儿童餐时,西贝儿童餐就成为获得家庭客户的抓手。可以这样说,“抓住一个孩子,就相当于抓住了一个家庭”。
共2页 [1] [2] 下一页
肯德基借力国产动画IP推暑期儿童餐
麦当劳麦趣饭分量少遭吐槽 被指像儿童餐
麦当劳再曝不腐门?儿童餐半年不坏
搜索更多: 儿童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