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乐购在厦彻底消失的消息,引发外界的一片唏嘘,厦门商超的市场格局成为焦点。
不仅乐购,曾经风光无限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近年来在厦门也在不断收缩阵线,在厦门商超市场上渐渐式微。
相比之下,曾被视为与这些外资巨头“不在同一数量级”上的永辉、天虹等国内品牌,却在不断调整方向突围,或升级品牌,或拥抱新零售,或转型到社区攻城略地,在厦门市场风生水起。
是什么力量导致厦门外资商超节节败退?又是怎样的契机让内资频频跑马圈地?难道洋卖场在厦真的水土不服?
败退 外资巨头的风光与没落
“鲇鱼来了!”犹记得十几年前,随着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到来,厦门商业市场一时为之神经紧绷,发出阵阵“以后怎么办”的惊呼。
专注做各种商业策划的张凯,对厦门各大卖场的历史可谓了然于心,他的印象中,沃尔玛是最早进入厦门的洋卖场,千禧年之后,沃尔玛迅速在世贸商城和SM城市广场开了两家店,并以“天天平价”的销售策略,迅速占领厦门零售市场。
几年后,来自法国的家乐福也高调杀入,抢滩商界人士口中的“黄金宝地”明发商业广场,此后又在厦门最繁华的中山路开出了二店。
没多久,英国零售巨头乐购也来了。2010年乐购罗宾森店开业的盛况,张凯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晰,创业已经几年的他,立志要把这些“大品牌”纳入自己活动策划业务的客户名单中。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外来的和尚”不再和“好念经”划等号了,不管“来头”有多大,都不得不面临客流稀少、入不敷出的尴尬。
由于日子难过,沃尔玛以“租约到期”为由,在最近一年内,相继关掉了海景店和富山店。而乐购罗宾森店开业仅四年后,就因客流每况愈下、业绩逐年萎缩,被华润万家取而代之,如今的厦门市场,再也没了乐购的踪迹。
而如今的家乐福明发店,仍在艰难度日。家乐福方面已经宣布,将会把业务重心转向电子商务,并与腾讯、永辉签订中国潜在投资意向条款,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卖身腾讯,退出中国市场”。
崛起 内资品牌的低调与活跃
时间退回到十年前,厦门的商超市场还是外资天下;彼时,内资品牌慢慢抢来了话语权,低调地活跃着。而对张凯来说,没有争取到外资大品牌的失望,在一次次为内资品牌的服务中,早已荡然无存。
新华都就是之一。2004年,新华都在美仁宫和摩尔莲花开出两家门店,拉开布局厦门的序幕,到2013年末,南湖店、美仁宫店先后关门。但不同于外资不断收缩的战术,新华都选择“一边关、一边开”。
2015年年底,新华都在福州开出了邻聚生活超市,作为超市业态的转型尝试。今年年初,邻聚生活厦门湖里船务店开业。新华都人员透露:“邻聚生活是新华都购物广场旗下的一个新品牌,是一家聚焦于厨房、餐桌、洗漱的社区型生鲜超市。”
由张轩宁、张轩松兄弟于2001年在福建福州创立的永辉,也在关掉厦门一些“红标店”的同时,主打新零售,形成了Bravo、永辉生活和超级物种“三条腿”走路的战略格局。
做百货的天虹,也以定位精品、高端的超市,在厦门商超中崭露头角,并最终在厦门市场布局sp@ce独立超市。
外资商超的节节败退,在内资商超明显提升的市场份额中,也可见一斑。以华润万家与永辉为例,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三季度,这两家内资商超的销售额大幅增长了近一成。其中,永辉今年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3.9%,相比去年同期的3.3%,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在中国西部地区,永辉首次超过沃尔玛,跃居现代通路(包括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领先的零售商。此外,永辉渗透率从2017年第三季度的8.6%增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9.8%,无论大型业态还是小型业态,渗透率均有明显上升。 共2页 [1] [2] 下一页 大卖场模式遭遇冲击 南京又一家家乐福要撤场 天猫宣布600家新零售商超卖场加入“双11” 乐天可能会在年底全面撤离 “大卖场”在中国变凉 传统的家居卖场为何能变身如此“性感”? 门店“变身” 国美零售卖场的“城市运动” 搜索更多: 卖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