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为沿海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便利店市场出现多方“混战”态势,既有连锁便利店巨头,也有便利蜂、爱便利以及无人便利店等业内新丁的加入;二则因为目前便利店业态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头部企业,各便利店都在卯足劲,到处占地拓店,大陆市场还有很大的便利店发展空间;三以上海为例,很多办公楼入驻率下降且随着“懒人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白领为图省事,喜欢点外卖。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罗森已经逐渐减少办公地区的便利店”。
其二、也在尝试引入生鲜
7-11、罗森、全家都是日系便利店巨头,门店一般会提供关东煮、方便面、寿司饭团、面包、三明治等系列鲜食品种。但随着“新零售”概念的兴起,便利店也不仅仅满足于传统品类,也引入了蔬果肉等。
去年11月,全家在上海的一家便利店首次增加了果蔬品类,开始尝试“便利店+生鲜”的经营模式。今年3月,罗森便利店在日本启动新服务,消费者可以使用使用智能手机订购新鲜蔬菜和肉等商品。7-11在北京部分门店中引入海底捞子公司蜀海供应链,为其提供预包装蔬菜。记者走访7-11在京东直门门店发现它设置了蔬菜水果货架,其中有小包装蔬菜、水果和多种款式的净菜。
对于这种超市型便利店的发展前景,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告诉《超市周刊》记者,虽然时下很多新业态接踵而至,竞争日益激烈。但增加了“蔬果肉”的便利店,作为一种着眼于日常必不可少的刚性消费,市场还是很大的。
三、资本催生的便利店
今年8月1日发生的一件事在零售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成立3年、拥有160多家门店的便利店“黑马”邻家一夜之间关停了所有门店。原本不差钱的邻家竟在一夕之间倒闭,这会给零售业带来哪些思考?同为资本支持下的Today便利店、便利蜂未来走向又会如何?他们的发展思路、经营模式会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其一、资本加持下大开门店
成立3年的邻家便利店在京门店数达160多家,且很多门店都开在核心地段;2008年成立的Today便利店,6年时间深耕南宁市场却只开了30多家店。而自2014年红杉资本投了5500万元后,Today便一路狂飙。门店开进武汉、长沙,3年多后门店数量达400余家;至2018年3月,便利蜂门店的数量已超过100家,覆盖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多个一线城市。
由上可见,插上资本的翅膀,便利店的拓店步伐明显加快。但资本快速实现盈利的基因与回报周期长的便利店不合,要想持续经营下去,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对带有资本烙印的便利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有媒体爆出,破产前的邻家每月亏损在500万左右,全靠背后金主扶持。自身缺乏盈利能力,资金链一断裂,便利店就无法正常运营下去,无疑整个体系就会轰然倒塌。
今年上半年,有着互联网优势的便利蜂单店日销售额能达到1.5~2万元,接近日销平均2万左右的7-11,已达到行业的一线水准。这与其强大的线上营运能力有关,用后台大数据改变传统零售服务,做到“按需定制”,增强了门店商品的周转率。
其二、大胆探索新零售
无人货架、智能货柜、无人便利店……便利店业态内出现了各种新兴事物。勇于尝试,可以说是近些年最新崛起便利店的显著特征。比如便利蜂一开始推出智能货柜、无人货柜,后又因无人货柜可容纳选品数少,适时推出了“定制”功能,使冷冰冰的机器注入了人的元素,有了温度。
今年9月1日,Today便利店在其全国门店上线了自主研发的新零售云平台系统,旨在打造智慧门店。实时监控销售数据、商品变化、门店库存,及时对货架商品进行改动,做到“一店一面,一商品一市场”,提高门店商品复购率。Today便利店还有很多黑科技,比如刷脸系统、无人智能售货机和无人配送车等。
业内零售专家告诉《超市周刊》记者,便利蜂、Today便利店之所以不断试水新技术,多数是想要借力大数据提高门店营收和减少人力成本,这对于以规模化赚取收益的便利店行业来说也是时代不断发展的结果。
四、对标头部、重资产运营的便利店
有人说,全时背靠大佬不差钱。似乎的确如此,一边是超过150万元的单店投资成本,一边是两天一家店的展店规划,可以说是“负重前行还大迈步伐”,以“开挂”的速度占领市场,谋求规模化发展,实现品牌溢价及平台增值。
便利店从不是“快投入、速产出”的行业,走规模化道路、减少边际成本,说来与全时疯狂开店也不谋而合。《超市周刊》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全时近些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其一、风一样的开店速度
与投资机构扶持下的邻家、便利蜂、Today相比,全时的扩张速度甚至要更快些。2011年成立,到2017年底,全时就凭借350家店的拥有量在各大便利店巨头“混战”的北京市场争得第一大份额。
与日资三大便利巨头7-11、罗森、全家一样,全时开启了全国性的门店布局。目前为止,全时门店遍及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五大区域,实现天津、杭州、武汉、成都、北京、重庆等一二线城市的快速扩张。
2018年全时发布了“百城百万”计划,也即是在未来五年,全时投入100亿资金,运用全新的“零售+互联网+金融”思维,实现多种便利店模式在100座城市落地以及100万个终端的铺设。在这计划之下,全时在各大区借助加盟模式,全力铺开门店前期规划和建设,接下来很可能又会迎来全时门店的大增长。
之所以急于开店,全时北京总经理杨波曾表示,“便利店只有门店足够多,才能辐射足够多的受众,这时不仅可以规模化盈利,还能够引导消费,甚至改变消费流行的趋势”。
其二、着力实现商品的差异化
随着互联网巨头转战线下,生鲜社区店、无人便利店、智能货柜等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便利店市场战火愈演愈烈。在遍地是竞争对手的时候,做好商品的差异化无疑是各便利店品牌手中的“香饽饽”。
今年年初,杨波公开表示,“全时的基础已经打好了,所以不需要太多附加动作,全国扩张更是水到渠成”。对全时来说,做好扩张路子后,接下来就是要在商品上发力,聚拢多层次消费者。
首先,去年全时从日用杂货(打火机、袜子等)开始打造自有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值得信任的供应商专门供货,产品贴上全时的logo,统一在各门店出售。
其次,精心挑选每个商品。便利店货架空间有限,对品类的选择要在对周边人群消费习惯、日常需求有了解的情况下再择定上架售卖。比如,2012年全时率先推出了针对PM2.5的防雾霾口罩和最早出售一种透明的长把塑料伞,由于对面部妆容没有影响,受到了年轻女孩子的欢迎。
最后,走产品口味的本土化路线。在有零食、便当、关东煮、速食等基本商品之下,全时还率先推出了菜团子、红枣方糕、蒸饺等迎合北方人胃口的点心。
(来源:龙商网 作者: 赖章平)
共2页 上一页 [1] [2]
巨头鏖战社区便利店:便利店+拼团“血洗”社区
王洪涛:中国便利店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中国玩不动的无人便利店,为何在美国风生水起?
便利店试水自营外卖配送 高投入重模式如何突围?
罗森中国张晟:无人便利店有未来 但现在还是早产儿
搜索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