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逻辑
在决策上,玛莎百货更体现的是英式固执。
从玛莎百货实体店中国布局上看,主要分布在上海,并逐渐向二线城市苏州、青岛等地延伸,最后选择的才是北京市场。这与很多外资品牌的打法背道而驰,大多数外资会先占领中国一线城市,在跑通了供应链、渠道等问题后才考虑逐级延伸的问题,曾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一线城市还没有站稳市场,就去二线城市等发展,这是比较危险的做法。”
显然,玛莎百货走在了钢丝之上。
许多去过英国玛莎百货的人的印象是“玛莎的食物太好吃了”,记住的也是玛莎百货的食品广告,其独特的创意和声像感染力,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实际上,生鲜食品才是玛莎百货的主攻,自产的饮料、酸奶、零食、甜点、半成品,原料优质,食材新鲜,定价比普通超市略高,但主流人群依旧乐意花更多钱为优质食品买单。
从2016财年年报来看,玛莎在英国的100亿英镑的总营业额中,食品收入就达到54亿英镑,同比上涨4.2%, 而服饰家居收入只有38亿英镑,同比下跌了2.8%。玛莎百货的负责人也曾说:“我们只卖最好的食品。”
这也难怪,因为玛莎百货在创立之初就是以美食优势才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然而,玛莎百货选择主攻中国市场的恰恰是优势不足的服饰家居品类,而最具竞争力的食物却被雪藏起来。
在中国市场,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电商,服饰家居都是竞争的重灾区,国际名牌、快时尚品牌或者中国本土网络潮牌都在此投中重兵,同样主攻服饰的玛莎百货似乎从一开始就已不占优势。
虽舍弃实体店面,专攻线上,虽有天猫流量护体,依然掩盖不了玛莎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目标性不强的弱点。
流量是壁垒
现实问题是,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玛莎百货在中国市场都缺少关注度和流量。
作为英国最大的零售体,玛莎百货自认为早已名扬海内外,在加上英国人过于低调的性格,玛莎百货中国之行略显沉闷,这与中国消费者爱热闹的属性不符,虽进入中国多年,玛莎百货品牌辨识度依然不足,她的到来和离去都显得悄无声息。
曾有广告公司抱怨,玛莎百货是最不愿做广告的品牌,这可以理解为马莎方面高层的思路是能省就省,最好不花,我们用好的产品说话。即使真的做到好的设计、好的质量、好的服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信条早已进入了市场的“垃圾篓”,这一点同为高端百货品牌的梅西百货做的就更高调一些,梅西百货感恩节花车游行已经成为一个品牌。
外资百货的持续关店和停滞不前在中国已不再是新闻,随着近几年物业成本、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持续增高,多家百货企业已经入不敷出,而面对电商低成本和供货渠道的直营化现状,玛莎百货们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创新和提升效率,更走心地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节奏。
而电商化趋势也不仅仅是实体店的电子化,更需要理解电商的本质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玛莎百货电商的关闭也不意味着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不足,梅西百货、阿尔迪、好市多都在和中国综合电商合作,借以探测中国市场的机会。
有人说,“玛莎百货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品牌形象不清晰,这是主要的问题。”这是事实,但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并不能代表这家零售巨头的未来。近期,就有消息称,玛莎百货董事会主席艾奇·诺曼准备对玛莎百货进行一项5年期重组计划,包括关掉300家百货店铺中的30家,另外还有45家会削减经营规模或者转为业务单一的食品店。
在美食上发力,现在看来,玛莎百货很有可能要祭出大招,但是收效如果,绝不仅仅一档节目就可以评判,依旧要看市场的表现和自身的变革决心,当然也包括中国市场。
也许对中国市场的考虑也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也许玛莎百货还会重返中国市场,这都是未知。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秦夕) 共2页 上一页 [1] [2] 传统零售商玛莎百货又出新招 欲借“舌尖”翻身 玛莎百货2022年关闭100家店 占总门店的10% 玛莎百货2022年前关闭百家店 实体零售业将如何发展? 玛莎百货将推出更激进的“瘦身”计划 厉玲谈玛莎百货:来中国太晚了 搜索更多: 玛莎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