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盈利的危险:
补贴不完全适合餐饮业
对消费者来说,烧钱是一个大好事。
但对于瑞幸咖啡来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息。660家店的规模,还不考虑盈利,规模越大越危险,原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不赢利,意味着终端运营能力不行。因为最终和星巴克PK的持续战斗力不是来自资本,而是终端的运营能力。
其次,打车补贴那一套并"不完全"适合餐饮业。
打车软件的竞争,属于轻资产。车和人,都不是打车软件公司的,只是外挂;但是瑞幸咖啡在扩展城市时,不仅要重金开店,还要投入大批人力。
这意味着,当门店越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就越大;运营效率可能会越低,管理成本就越高。
第三,瑞幸咖啡和星巴克,两者实力太悬殊。星巴克对市场多年的教育,不可能被瑞幸咖啡一夜洗脑。
第一张图,单看近一个月的活跃度,瑞幸咖啡还是可以的;第二张图,一对比,瑞幸直接被秒杀了。
△数据来源于搜狗指数
星巴克在中国被视为高端市场品牌,目前在中国咖啡连锁店市场占据80%的份额,高于2012年的60%,并正以每年500家的速度开设门店。
其强有力的品牌运作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青睐它,愿意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它。而瑞幸咖啡目前才660家店。
第四点,瑞幸咖啡要通过提升复购率,提升盈利能力,为持久战创造耐力。
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星巴克自身没有战略上的失误,仍然具有强大的运营系统,并且每年仍然以新开500家店的速度增长。在整个市场的占有率,也从60%增长到80%。
星巴克光环仍然耀眼。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星巴克培养了一批死忠粉。
星巴克的竞争维度已经是企业文化竞争,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在道哥“段位竞争”的分析工具中,星巴克处在最顶端。
从星巴克的死忠粉批评瑞幸咖啡的评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一种共性,就是把星巴克认为是调性。
猜想一下
瑞幸咖啡的战略会怎样改变
对现在的瑞幸咖啡来说,最好的竞争策略不是在全国拼规模,而是在局部市场打歼灭战。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在这方面,瑞幸咖啡应当向巴奴毛肚火锅学习。
巴奴挑战海底捞时,分别在无锡和郑州两个市场,采用蜂巢式布局,打出了品牌的势能。同样,瑞幸咖啡也需要在局部市场打出品牌势能,然后把光环带到其它区域。
同时,瑞幸咖啡如果不能提升盈利能力,烧钱的方式不会做到持续发展,结局很可能是,牺牲自我,受益他人。
就在最近,我听说,瑞幸咖啡一挑战星巴克,结果让“连咖啡”实现了盈利,还把“连咖啡”的市场估值又做大了。
那么,瑞幸咖啡第二阶段应该如何打持久战?
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对内是提升经营能力而不是继续扩大规模;对外是建立消费者口碑和行业口碑,用价值主张来攻打星巴克,而不是用产品PK。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王新磊) 共2页 上一页 [1] [2] 9万份做空合约创纪录 巴西咖啡市场陷入僵局 咖啡市场“必有一战”还是“分道扬镳”? 星巴克否定业绩不好才推外卖 谁在蚕食国内咖啡市场? 瑞幸咖啡、连咖啡等互联网新零售“搅局”咖啡市场 星巴克内忧外患,在中国咖啡市场的路会越走越窄? 搜索更多: 咖啡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