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便利店市场融资消息不断,风投资本在舍弃无人货架后,又将便利店业态推上风口浪尖。3月,西安每一天便利店获得2亿元A轮投资;4月,福建见福便利店融资2.4亿元,估值12亿元;6月,武汉Today便利店完成3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30亿元。
风口吹的热闹,但业内专家也指出,便利店培育周期长的特点对于资本来说并不易捞到快钱。邻家的倒闭也揭开了国内不少新兴便利店品牌都难避免的软肋,即盲目扩张、对资金重度依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黄江明认为,不同于日本便利店企业注重加盟的单店盈利模式,国内大部分便利店企业都在寻求规模效应,基本理念是店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覆盖基础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因此企业为了快速扩张而大力开设直营店,导致总部负担的租金、人工成本等也会非常高,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前联华快客便利店总经理、朗然资本联合创始人潘育新也表示,国内便利店讲究的是密集度,一开始都是密集开店以及供应链、物流、产品研发等各种基础投入,在前期可能并不划算、不平衡。
重资产压力
在黄江明看来,便利店是高成本、高投入、高利润的三高业态,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它的高利润,在风口时期毫不犹豫地杀进场,却忽视了背后高成本、高投入的前提。以邻家便利店为例,北京商报记者从邻里家相关负责人处获悉,邻家目前每家门店的平均月租金5万元以上,人工成本达到销售额的13%,废弃成本达到销售额的5%。
黄江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纵观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便利店品牌,背后都是大资本、大集团,才能成功在承担高成本、高投入后取得那份高回报。小规模的投资最多只能成就区域性便利企业。而诸如邻家背后涉及的资本就更是充满了不稳定性,很容易资金链断裂,很难长时间保证便利店业态所需的高成本投入。
尽管抛开具体运营情况不看,邻家倒闭的主要因素似乎是背后投资方的“不靠谱”。但过度依赖资本力量扩张续命的便利店企业不只邻家,这也为行业敲响警钟。邻家不是第一个阵亡的便利店品牌,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由资本虚火引发便利店企业崩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许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引起的供应商货款寻路无门案例也不在少数。无论是电商互联等B2B订货平台,还是华普超市等实体零售商,都发生过拖欠大量供应商货款而无力偿还的情况。一位邻家便利店的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根据他此前的类似经历,按照去法院起诉的正常流程走的话,一般公司确认破产后,法院会强制执行判决,但往往由于执行不了最后都不了了之,欠款也没有可能再追回。
北京超市供应企业协会会长姚文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存在积压货款的现象,一旦零售商管理不善,也会为供应商们带来巨大风险。他认为,只要是有账期的零售商,都应向相关管理部门缴纳稳定社会的保证金,这样在面对随时可能引爆的经营风险时,保证金至少可以保护广大供应商最起码的权益。以邻家便利店为例,其将近170家门店的规模已经足以造成上千人失业,并导致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债款难偿。
事实上,积压货款在当前零售业中已不是少见现象。而多位供应商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即使这一次能尽量止损,但下一个便利店品牌的倒闭随时都可能发生。大供应商通常有话语权,中小供应商却缺少相应的保护机制,出了事情后虽然自发组织维权,但是形如散沙,几天后不少人就会疲惫认命。如果能成立相应的便利店行业协会,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企业代表负责解决不平等条约、积压货款、供货商恶意竞争等风险事件,才是行业未来良性发展急需做的事。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 王晓然 徐天悦) 共2页 上一页 [1] [2] 邻家便利店陷入倒闭风波 持股股东:在与供应商沟通 零售头条:星巴克和阿里战略合作 邻家便利店陷倒闭风波 邻家便利店大面积关店 问题直指背后的P2P行业投资方 北京邻家便利店陷资金链断裂 将关闭全部168家店 邻家便利店CEO王磊:不要总盯着同行,要盯着顾客 搜索更多: 邻家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