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
——稻盛和夫《干法》
成都今天下了一场大雨,这让读sir想到去年这个时候,也是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天,鲍师傅门口等着买糕点的消费者撑着伞,翘首期盼。
喜茶、鲍师傅是去年话题性最强的两个餐饮品牌,初夏之际,两者的名气如同今早的炸雷般响彻市场,他们成了“网红”餐饮品牌的代名词。
不过跟处处透着年轻、新鲜劲儿的喜茶不同,鲍师傅作为一个有历史的草根品牌,突然的走红更像是厚积薄发,去年12月,低调接受天图资本过亿投资后,才算真正与当下的中国新型餐饮行业接上了轨。
目前,鲍师傅作为一个只开了不到30家街边点心店的品牌,某些单店日流水达到惊人的六位数,总体估值更是超过了10亿。
鲍师傅:草根逆袭的心路历程
1.从夫妻店,到网红店
2004年,鲍才胜和妻子来到北京,在中国传媒大学旁边开了一家鲍仔西点屋,卖面包、西点,这就是鲍师傅的前身。2005年研发出了鲍师傅的拳头产品肉松小贝。14年间,鲍师傅开出了26家直营连锁店,其中13家在北京。
鲍师傅一代店,就是传统档口夫妻糕点店的原型 :主要集中于北京二环内,后海、东四、雍和宫这样游客和本地土著都密集的地方,均为二三十平的档口店,小门脸、简单几样散装糕点的陈列,前店后加工。由于只有一个服务窗口,门口常常排着十几号人。
别看糕点单价不高,几样各来一块,客单价轻松迈过30元大关。而且,考虑到至少要排队10分钟才能买到,顾客通常倾向于多买些,以弥补自己排队等待的时间。
直到去年进入上海市场后,鲍师傅靠自有资金开起了过百平的大店,陆续升级了门头。依靠着社交网络的传播,鲍师傅一炮而红。
消费者雨天在鲍师傅门口排队
2.一路走来,保驾护航的是特色化路线
鲍师傅的创始人鲍才胜在其风头正劲的时候一直不肯在公众面前露面,直到鲍师傅被诟病花钱请人排队后才站出来说几句澄清的话,自称农村人的鲍才胜其实对于如何打磨产品、营销以及怎么做一个挣钱的生意,有着野生的强大直觉,以及小生意起家不断跌坑所磨砺出的经验。
他的父辈上世纪60年代从浙江杭州千岛湖移民到了江西资溪县。80年代末,资溪掀起做面包生意的热潮,他的父母学做了面包,还借钱在安徽开了家面包房。
1995年,鲍才胜到河南读书,在郑州开起了面包店,后来还做过烘焙原材料生意,可由于经验不足,损失了近100万元。
他不得不从头再来,在信阳重操旧业开起了面包房,2004年将所有债务还清,来了北京。
当他在北京站住脚跟后,马不停蹄地研发出了拳头产品肉松小贝。
“我当时感觉这个产品在我店里的销售额能占到将近一半,我就觉得很奇怪。”鲍才胜说,后来通过做功课,他发现台中一个品牌只卖太阳饼,走特色路线,也做成了上市公司。
于是肉松小贝就成为了鲍师傅的突破口,并在后来通过对肉松小贝进行改良,将其口味纵向延伸,又横向在品类中扩展 ,研发了蛋黄酥、凤梨酥、提子酥等一系列现制产品。同时鲍才胜一直坚持少而精的策略,常年保持货架上的产品不超过20款。
正是凭借这一系列产品,鲍师傅当时在北京,与好利来、味多美等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经营。 共2页 [1] [2] 下一页 网红店都是昙花一现?鲍师傅凭什么估值超10亿? 鲍师傅“泣血”打假:300多个体户,集体加盟了另一个鲍师傅! 你追的“鲍师傅”肉松小贝是正宗的吗? 全国仅开设26家直营门店 山寨鲍师傅为何这么多? 北京多家糕点店侵犯“鲍师傅”商标 全城查出33家 搜索更多: 鲍师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