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18财年,思捷环球将继续缩减零售规模,加速关闭业绩不佳门店
相比之下,Esprit依靠零售批发的传统经营模式成为一大拖累,在每季新品设计完成后,Esprit往往需要先经过两三个月的面料采购期,再交由各工厂进行生产,在此期间召开订货会,根据各个分公司和代理商的订货订单调整生产,最后才到配送和补货阶段。
Esprit的产品,从设计开始到上架销售,往往需要花费超过9个月的时间,马浩思团队入主后,Esprit开始进行垂直化改革,具体措施包括削减1/3的供应商,减少款式,将过去12个月的产品系列变为4季产品,部分产品从设计到上架时间缩小至2到3个月,优化库存等,但与Zara依旧无法相提并论。
对于Esprit的“Zara”式转型战略,有分析认为,虽然Zara与Esprit均为服装品牌,但存在本质的区别。Zara背后倚靠的是一家重资产公司,50%的产品源于自家工厂,对产品货源拥有绝对的主动权。而Esprit则与其相反,是一家标准的轻资产公司,其冗长的供应链和庞大库存成为品牌变革的一大阻碍。
“那些高管在遥远的德国指挥中国市场,设计师坐在香港的办公楼里懒洋洋地喝咖啡,对于外界的快速更迭毫不知情”,当时负责Esprit在华业务的一位高管这样公开说道。
为了让垂直模式更高效地执行,马浩思还采取全渠道零售模式来改善销售渠道效益。2014年,马浩思上任后的首份成绩单公布,期内 Esprit 在亚洲最为重要的中国市场的收入跌幅达28.3%,在2015财年上半年,品牌季度销售额降至2001年以来的最低值。
雪上加霜的是,为尽快清理滞销库存,Esprit经销商频繁举办的促销活动对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Esprit离当年消费者心目中的时装之王越来越远。而随着业绩大幅倒退,近年来Esprit总共有超过12位高管接连出走。
2015年5月底,思捷环球关闭旗下Unisex和Promod两个品牌的全部零售门店,以集中资金挽救Esprit。2015年10月,马浩思从LVMH搬来救兵,邀请在LVMH任职长达16年的老员工Guillaume Thery担任集团亚太区总经理,负责思捷环球在亚太区包括中国的整体业务发展。
随着快时尚的失宠,原本的“Zara”模式也面临挑战,Esprit将销售渠道从线下转为线上并不能拯救它的命运,如果无法彻底补全供应链短板,让产品重新变得时尚起来,被打压了超过10年的Esprit想翻身更是难上加难。
本月初,思捷环球正在退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关闭了两地67家门店,估计关店成本为2亿港元(约合2560万美元)。此举将使这家服饰公司专注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重要的亚洲市场。该公司两周前放弃了位于香港商业区铜锣湾的旗舰店。
发布产品总裁离任消息前,思捷环球(00330.HK)股价今日收盘录得增长1.15%至每股2.63港元,不过自今年以来,其市值蒸发了45%,目前为49.6亿港元。
(来源:时尚头条网 陈舒) 共2页 上一页 [1] [2] Esprit弃澳新市场专注中港 三季度销售下滑加剧 关闭香港两大旗舰店 Esprit股价暴涨20% Esprit模仿Zara失败 天价挖来的CEO黯然下台 Esprit用4083万高薪挖来的Zara前高管“出走” ESPRIT最差中报面目被揭 品牌价值重塑太难 搜索更多: Esprit |